净空法师:善恶因果是由谁来判决控制

https://jsl.com.cm/html/view/16105.html
净空法师:善恶因果是由谁来判决控制   问:人死后的去处是否依据每个人的善恶来论断,每个人头上的神明是否每天记录一个人的善恶?法师你常说”种善因得善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既然是注定的,善恶因果是须经佛或神明的判决、控制、运作?  答:如果佛要是来控制、判断、运作,我们就不要学佛了,为什么?学佛很苦...

净空法师:一家人同时有一种病,是否共业

https://jsl.com.cm/html/view/16115.html
净空法师:一家人同时有一种病,是否共业   问:如果一家人同时有某一种病,是否共业?怎样消除共业?怎样发愿?请开示。  答:这个现象是像共业,业障最重要的是真诚的忏悔,断恶修善,决定可以好转。所有一切的业障,都是自己过去生中跟这一生当中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所造作的,特别是跟众生结的冤仇。我没有跟人...

净空法师:如何代父母念佛诵经消业障

https://jsl.com.cm/html/view/16120.html
净空法师:如何代父母念佛诵经消业障   问:父母老年残疾,应该怎样代他们念佛、诵经、消业障?  老法师答:这个最好要讲一些因果的故事给他听,启发他,希望他能够学佛,劝他学佛,跟我们自己一起修学,他得的利益就大;如果他不肯学,你单是诵经回向给他,力量不大。你如果真正修行,力量就很大,你看像《地藏经》上...

净空法师:念佛与日常生活如何才能相应

https://jsl.com.cm/html/view/16128.html
净空法师:念佛与日常生活如何才能相应   问:在念佛堂念佛,在日常生活修行,应怎样做才相应?  答:念佛堂是训练,养成念佛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之中,无论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心中“忆佛念佛”,能做到不中断,就是功夫成片。功夫果然成片,往生就有把握。所以,在念佛堂是养成,真正的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   问...

净空法师:修学到某种程度是不是一定要闭关,再帮助大众?

https://jsl.com.cm/html/view/16133.html
净空法师:修学到某种程度是不是一定要闭关,再帮助大众? 问:底下一个问题,修学到某种程度是不是一定要静修、闭关,成就自己,再帮助大众?答:静修是随时都要静修,不一定在某种程度。开始学的时候,就要把心静下来,就要修正自己许多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行为,这叫静修。所以静修是没有任何界限的。至於闭关,是有条件...

净空法师:因果报应的疑问

https://jsl.com.cm/html/view/16145.html
净空法师:因果报应的疑问   问:六月二十三号“世界周报”谈到因果报应,说它是一切事实现象,不相信的人是没有善根,佛菩萨也无法度他。对此有疑问。  老法师答:因果报应是一切事实现象的总结,世间法不离因果报应,出世间法也不离因果报应,因果报应就是因缘生法。所以,佛在《金刚经》上才说:“法尚应舍,何况非...

净空法师:一定要知道我诵经念佛是为什么

https://jsl.com.cm/html/view/16162.html
净空法师:一定要知道我诵经念佛是为什么   学生:尊敬的师父老和尚和诸位法师大德慈鉴,阿弥陀佛。《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修学心得。一、一念觉一念乐,念念觉是极乐,念觉念乐练习在读书千遍,经文的每个字读得清清楚楚,一念一字,心里只有这个字,字字皆是清净平等觉,字字皆是觉正净,若起别念就是迷邪染。念...

净空法师:佛法的精要与修行的要点

https://jsl.com.cm/html/view/16168.html
净空法师:佛法的精要与修行的要点   问:“佛法的精要是什么?修行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佛法的精要,我学佛五十年,归纳佛法的精华、精义,我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真心,这就是本性;“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我们的行为。纯善的行为,纯净的真心,这就是佛法的精...

净空法师:能否将以往所结的恶缘转成善缘

https://jsl.com.cm/html/view/16178.html
净空法师:能否将以往所结的恶缘转成善缘   问:第一个,请问如何种好因、造好缘?发心学佛是否可以主动创造好因、缔结好缘?他底下有两个问题,能否将以往所结的恶缘转成善缘,甚至法缘?能否提供具体的例子?  老法师答:能。具体的例子很多,古今中外都有,只要你稍稍留意。在中国社会最着名的,《了凡四训》,你看...

净空法师:弘法时可否说出一些圣境

https://jsl.com.cm/html/view/16184.html
净空法师:弘法时可否说出一些圣境   问:老法师曾说见到圣境(就是佛菩萨的境界),应抱有"佛来斩佛,魔来斩魔"的心态,如果为了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弘扬佛法,可不可以说出圣境?  老法师答:这个要用智慧,可以说,应该怎么说法?点到为止,不要让人生起"你这个人很迷信"的想法,那你要想度化你的朋友就产生了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