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什么是真正的了悟佛性

https://jsl.com.cm/html/view/14488.html
元音老人:什么是真正的了悟佛性 元音老人问答什么是真正的了悟佛性   1.问:什么是外道?  答:心外有法就是外道。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心游道外,故名外道。究竟来说,罗汉也是外道,因为他有法可得,法执未除。  2.问:何为感应道交?  答:此感彼应也。念佛持咒为“感”,佛菩萨加被行者为“应”,彼...

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修法相关)

https://jsl.com.cm/html/view/17538.html
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修法相关)   1. 问:为什么修颇瓦法的人到临终时才能走,而不能提前去?答:没有到走的时候是不应该走的。身体好的时候走就等于自杀。人身体里有千万条虫,也是众生。身体好的时候走等于杀了他们。临终之前,身体里这些生命都先死了,你才走的。  2. 问:我现在搬了新房子,风水...

元音老人:“解脱歌”浅释

https://jsl.com.cm/html/view/19157.html
元音老人:“解脱歌”浅释 大愚法师作的“解脱歌”,是步永嘉禅师“证道歌”原韵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师平生著录很少,除了“解脱歌”外,就是临隐居之时不辞而别留下了一首告别诗。“解脱歌”很珍贵,把我们修法怎样用功,怎样证道都说得很清楚,对我们修道很有帮助。 ‘永嘉大师“证道歌”调古神清,有足多者’,...

元音老人:现在人学佛不得力的原因

https://jsl.com.cm/html/view/19333.html
元音老人:现在人学佛不得力的原因 现在人学佛不得力的原因——元音老人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而自己依然迷执事境为真,贪求不舍,以致烦恼如故。殊不知学佛是依照佛的教导,扫除自己的迷误,而明见自性,...

元音老人:心中心密法打七开示

https://jsl.com.cm/html/view/19788.html
元音老人:心中心密法打七开示 心中心密法打七开示 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五日至二月二日讲于广州 上座前   今天大家发心,用心中心密法来打七,恰是无上殊胜的因缘。心中心法是佛教密宗的一个很高深的法门,属于密宗九乘次第的巅顶——心髓部分。它不需要在外围兜圈子,如四加行、前行、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而直接进...

元音老人: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

https://jsl.com.cm/html/view/19801.html
元音老人: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 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 载于《广化文选》   近来差不多在全国各地,围绕着关于净土宗的异方便——“带业往生”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一方说:要真能往生,须将妄业消去;另一方则说:不需要,可以带业往生。双方各说各有理,互不相融。   持“消业往生”论的人说:“带业往生”是害人的谬论...

元音老人:桥流水不流

https://jsl.com.cm/html/view/19802.html
元音老人:桥流水不流 桥流水不流 一九九○年十一月十四日讲于杭州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傅大士这首偈看来有些玄虚,叫人莫名其妙。“人从桥上过”这句话好懂,我们从桥上过去了。怎么会“桥流水不流”呢?“空手”怎么“把锄头”呢?“步行”又怎么“骑水牛”呢?这是什么道...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七》

https://jsl.com.cm/html/view/19803.html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七》 己 结论   以上拉拉扯扯讲了明心见性的意义和证取办法,又介绍了悟后真修的方便,更复述了证体起用的过程,其中还摘录了一些古近大德的著述。似乎对明心见性、顿悟渐修、一生成办的法门,已叙述得详尽无遗了。但彻底克实讲来这都是钝置众生的废话,不值一提,多此一举。以一切众生本来是...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六》

https://jsl.com.cm/html/view/19804.html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六》 戊 归宿问题   客有问明心见性人,圆寂后归往何处者;亦有问六祖大师入寂时云:“我自知去处”,但未言明去处,是知而不言,抑不明去处而不言欤?   命终往生何所,确是修行人一大关键问题。如不把它搞清楚,对修行进程即大有妨碍,于将来的证果,亦将遭迂曲。   一般说来,芸芸众...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五》

https://jsl.com.cm/html/view/19805.html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五》 丁 证体起用   关于证体之景相,古人多不详言。一者,以此证境,非言思能及,一落言诠,即嫌住着。二者,真证得者,归无所得,不欲炫耀于人。三者,恐未悟者窃为己有,以迷惑他人。四者,恐人着境以求,反障悟门。五者,各人经过境界,亦非完全一致。以是等等原因,故只以“云散长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