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sl.com.cm/html/view/2710.html
佛教典籍简介: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一卷,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共译。是我国最早翻译的佛教经典。
据《高僧传》卷一载,迦叶摩腾,中天竺人,解大小乘经。竺法兰,中天竺人,讽诵经典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东汉明帝夜梦金人,派蔡值热说轿饔蚯蠓ǎ谑怯脲纫赌μ谟塍梅ɡ嫉街泄6...
https://jsl.com.cm/html/view/2711.html
佛教典籍简介: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师安息国人,名清,字世高,原是安息国王子,父殁后,舍王位而皈依佛门,出家学道,博晓经藏,尤其精通阿酬佳в腱:夯傅凼保影蚕⒐吹铰逖簦俏夜鸾坛跗诘囊刖R胗小栋舶闶匾饩贰ⅰ兑醭秩刖贰ⅰ缎扌械赖鼐返仍既牟克氖怼N夜缙诜鹧У...
https://jsl.com.cm/html/view/2732.html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什么?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也是以五戒为基础。何谓戒?就是要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首先要把意识打扫干净,做到意业清净,口业清净,身业清净,就不会杀、盗、邪淫、妄语、饮酒,不会犯五戒。
不杀生,以慈悲为本,不要杀害生命,水...
https://jsl.com.cm/html/view/2797.html
佛教中的天堂和地狱
佛教毫不怀疑天堂与地狱的存在,因为天堂与地狱,都在生死范围的轮回之中。佛教相信,只要不出生死的界限,天堂,地狱,人人都有经验的可能,甚至可说,人人都曾去过天堂地狱。修了上品的五戒十善升天堂,造了十恶五逆的大罪下地狱。苦报受完了,地狱的众生可以升天堂;福报享尽了,天堂的众生...
https://jsl.com.cm/html/view/2799.html
佛教的五条基本戒律
佛教的五条基本戒律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也是以五戒为基础。何谓戒?就是要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首先要把意识打扫干净,做到意业清净,口业清净,身业清净,就不会杀、盗、邪淫、妄语、饮酒,不会犯五戒。
不杀生,以慈...
https://jsl.com.cm/html/view/2800.html
佛教中的禁忌有哪些
佛教中的禁忌有哪些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教的戒(禁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僧人和僧团的,另一方面是针对在家修行者的。佛教的禁忌,是以佛教事业的兴盛和佛教的根本教义得到弘扬为目的的。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同各地的民俗、文化相融合,形成不同的禁忌...
https://jsl.com.cm/html/view/2810.html
佛教的弥勒菩萨有哪些象征意义
佛教的弥勒菩萨有哪些象征意义
到寺院朝拜过的善男信女都知道,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天王殿内,都供奉有弥勒菩萨的坐像。弥勒菩萨像展示给人的是慈颜常笑,大肚能容的形象。凡是到寺院朝拜的信徒,见到弥勒菩萨乐呵呵的形象后,都会心生欢喜。佛教寺院之所以将弥勒菩萨置于寺院的第一层殿堂中...
https://jsl.com.cm/html/view/2850.html
佛教对地理风水的看法
佛教对于世间万象,都有深入的观察,了知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世间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各别的“理”,地理风水当然也有其“原理”。地理是依据地形和天体方位而产生对人的影响力,这是一种自然的常识;顺乎自然可得天时之正,获山川之利;违背自然,...
https://jsl.com.cm/html/view/2890.html
佛教中所说“三藏”的三个含义
佛教中所说的“三藏”又作三法藏。藏,意谓容器、谷仓、笼等。在佛教中它的具体含义如下: (一)指经藏、律藏、论藏。系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品》载,藏,“摄”之义,即总摄一切所应知之意。若依觉音之说,则藏为“谙记”之义,即以谙诵之法而师徒口传。另...
https://jsl.com.cm/html/view/2897.html
佛教对神秘现象的看法如何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仍非常迷惑而不可知、不可捉摸,认为其无,实际是有;认为其有,难得采证。至于宗教徒,不论是什么层次,只要信之虔诚,行之得法,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应和通灵的经验发生,从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