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修道不要争第一

https://jsl.com.cm/html/view/7386.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宣化上人:修道不要争第一   好的给人家,坏的自己留着。  现在参禅的人,尽在皮毛上用功夫,把参禅当作比赛来争第一。你能坐三小时,我就要坐五小时,胜过你一招,有这种心理在作祟,焉能开悟?就是坐了八万大劫,也不能明心见性。为什么?因为你有胜负心。所谓:“争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

宣化上人:修道的六大宗旨

https://jsl.com.cm/html/view/7387.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宣化上人:修道的六大宗旨   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  修道人要有择法眼,才能选择何为正法,何为邪法。正法就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这是修道人的六大宗旨。依此宗旨去修行,就是正知正见。邪法就是有争、有贪、有求、有自私、有自利、打妄语。...

宣化上人:断YIN修道

https://jsl.com.cm/html/view/7388.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宣化上人:断淫修道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所有这一切的世间人,他不求常住在世上。  “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但是他又没有舍弃他的妻和妾这种恩爱。  “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

宣化上人:佛所有的一切法、一切秘要之藏,就是这部经

https://jsl.com.cm/html/view/7389.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宣化上人:佛所有的一切法、一切秘要之藏,就是这部经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  “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上...

宣化上人:《楞严经》是佛教的骨髓

https://jsl.com.cm/html/view/7390.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宣化上人:《楞严经》是佛教的骨髓   在末法时代,一切天魔外道,魑魅魍魉、山妖水怪、所最怕的就是《楞严咒》。《楞严咒》是破邪显正的神咒,而《楞严经》即是为《楞严咒》所说的一部经,是佛教的骨髓。  人若无骨髓,一定会死;佛教里若无《楞严经》,也可以说就无佛法了。所以在此末法时代...

宣化上人:可怕的蝗灾浪费食物、糟蹋东西的果报

https://jsl.com.cm/html/view/7391.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宣化上人:可怕的蝗灾浪费食物、糟蹋东西的果报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这“共业”,方才我没讲吗?或者天灾,譬如荒旱;这个地方的人都没有饭吃了,这是这个地方的众生共业所感。  我讲一讲这共业所感,这我以前讲过,白文天大约也听过。  在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中国的河南省闹...

宣化上人:读诵经典有业障?

https://jsl.com.cm/html/view/7393.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宣化上人:读诵经典有业障?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

宣化上人:怕子女没有钱用,拼命地为子女打天下,结果

https://jsl.com.cm/html/view/7394.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宣化上人:怕子女没有钱用,拼命地为子女打天下,结果呢? na  mo  a  mi  tuo fo南  o  阿    陀  佛    有子强如父,留财做什么?  有子不如父,留钱做什么?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八日  我们众生与佛的一念真心,是无二无别的。为什么佛早已成正觉,而...

宣化上人:凡是邪师,皆犯以下毛病

https://jsl.com.cm/html/view/7395.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宣化上人:凡是邪师,皆犯以下毛病   在南洋一带,邪术盛行。诸如鬼魅咒诅、夜叉罗刹、蛇蝎蜈蚣、恶龙喷毒等到处为患。同时扶鸾,降坛显灵,乩童等甚为普遍。此等妖怪,喜夺人精气,或以癫痫怪疾等加害无辜,使人心惊胆丧,神智消灭,而终陷入魔网,为其眷属。  更可悲者,在此魔强法弱的时代...

宣化上人:各位都是善知识

https://jsl.com.cm/html/view/7396.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宣化上人:各位都是善知识   要了生死,要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就是死了,也要坐禅、修行!  各位善知识!为什么称各位为善知识?如果你们不是善知识,就不会来到般若堂(禅堂)。凡是来到般若堂的修行人,都是善知识,所以称各位都是善知识。  般若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智慧。各位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