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修出离心是解放你的心

https://jsl.com.cm/html/view/12575.html
达真堪布:修出离心是解放你的心   学佛修行就是要改变、转变,若是你的思想、行为和凡夫一样,  就不是学佛修行了。  佛法不离世间法,包括出离心也是。你尽责任、尽义务是应该的,在佛法里,这叫了缘、了债,这样你最后才能了生死。那么,什么是出离心?为什么修出离心?出离就是出离对世间的贪欲。这个贪欲心是一...

达真堪布:人身比天人还殊胜,这一世的人身是千载难逢

https://jsl.com.cm/html/view/12576.html
达真堪布:人身比天人还殊胜,这一世的人身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佛在经中比喻,得到人身,就像往光滑的墙上撒豆子一样,没有一粒豆子能停留在墙上。同样,在六道轮回的过程中,一旦失去人身,就再也不可能得到了。如果没有好好地利用它,一旦失去、错过,就再也没有得人身的机会了。  有些人可能会说:“得不到就得不到...

达真堪布:揭开极乐世界的面纱

https://jsl.com.cm/html/view/12577.html
达真堪布:揭开极乐世界的面纱   若是对善法有希求心,就会修持清净的善业。  所谓清净的善业,也叫无漏的善业,是指有无我或空性智慧的摄持。  若能修持清净的善业,就可以解脱。解脱以后,有如下殊胜的功德:  生处殊胜:来世可以往生在如西方极乐世界等清净刹土,从不可思议的大莲花的花蕊中出生,散发妙香,非...

达真堪布:暂时的利益重要,还是永恒的利益重要

https://jsl.com.cm/html/view/12578.html
达真堪布:暂时的利益重要,还是永恒的利益重要   具有智慧的智者,他考虑长远的利益。对于今生与来世,他会考虑来世的利益;对于目前的利益和将来的利益,他会考虑将来的利益。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有智慧的人,目光就会放得远。你有这种勇气,能去做大事,这些小事自然就成功了。  暂时的利益重要,还是永恒的...

达真堪布:守八关时,可以吃冰箱里的肉吗

https://jsl.com.cm/html/view/12579.html
达真堪布:守八关时,可以吃冰箱里的肉吗   问:守八关时,可以吃冰箱里的肉吗?  答:守持八关斋戒,在戒条上讲,有杀生戒,没有明确地讲“不食肉”这一戒条。但是,以下两点供您参考:  1、(以下摘自2010实训开示《戒律的相关内容》)一天一夜的受戒让自己的相续变得清净,让自己的心理上的素质提高。若是你...

达真堪布:为什么自己总是受委屈

https://jsl.com.cm/html/view/12580.html
达真堪布:为什么自己总是受委屈   为什么自己总是受委屈?这说明自己把自己看得太重了,自己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太高了,所以什么都不肯接受,什么都忍受不了。把自己看的太重了,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不舒服了;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太高了,不用说道友,连上师说都有点不肯接受,有时候还不太理解。不能这样啊!你也不是佛,...

达真堪布:到底是佛菩萨,还是冤家

https://jsl.com.cm/html/view/12581.html
达真堪布:到底是佛菩萨,还是冤家   如果你有智慧、有修行,身边最讨厌、最不顺心的这个人就是佛,就是菩萨,是来度化你的;如果你没有修行,没有智慧,他就是你的冤家,是来讨债的。“上师不是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吗?这是冤家嘛!不是说最不听话、最淘气的儿子或女儿是来讨债的吗?那他们到底是佛菩萨,还是冤家来讨债...

达真堪布:别让往生的小船翻了

https://jsl.com.cm/html/view/12582.html
达真堪布:别让往生的小船翻了   有个人修净土法门。别人问他:如果现在阿弥陀佛来接你,你能不能去啊?他说:不能去,要等儿子成家以后才可以去。你看,他有事,心里的包袱还没有放下。  其实,如果没有放下,任何时候都是这样,事情不可能没有,会接踵而至,一个接一个地来。  什么时候放下了,什么时候才没有事了...

达真堪布:入行论讲记80[静虑品]

https://jsl.com.cm/html/view/12583.html
达真堪布:入行论讲记80[静虑品]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壬二(于静处生起欢喜)分二:一、略说连接文;二、广说。  癸一、略说连接文:  故当厌诸欲,欣乐阿兰若。  如是应当对欲妙生...

达真堪布:经常走神,这是什么因果

https://jsl.com.cm/html/view/12584.html
达真堪布:经常走神,这是什么因果   问:今生做任何事情都不太容易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经常一小会就走神了,请问这样的果报是种了什么因。做哪些事情,或者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  答:1、这是缺乏定力的一种表现。心专注在一个外境上不动摇,这叫禅定。若没有禅定,没有专注,这也是散乱、懈怠。  2、在佛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