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不受戒能否得到戒体

https://jsl.com.cm/html/view/14573.html
济群法师:不受戒能否得到戒体     问:不受戒能否得到戒体?破了戒,对戒体有什么影响?   答:对于一般人而言,不受戒是不得戒体的,必须通过相关羯磨作法才能得到戒体。此外,也有不必通过羯磨作法得到的戒,如成就禅定时具足的“定共戒”,成就无漏圣道时具足的“道共戒”。但从凡夫境界来说,惟有通过受戒这...

济群法师:能否举例说明“心能转物”

https://jsl.com.cm/html/view/14603.html
济群法师:能否举例说明“心能转物” 问:从理上能够理解“心能转物”,但有没有实例呢?    答:“心能转物”有两种情况。在现实中,我们也随时都在转物。如将木头加工成桌子,即“心能转物”的例子。事实上,人类对世间所有事物的改造,都属于“心能转物”的范畴。当然,这种转物须借助外在条件。就更高层次来说...

济群法师:关键不在于免费还是收费

https://jsl.com.cm/html/view/14636.html
济群法师:关键不在于免费还是收费     记者:宗教用品是神圣的,《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明文规定“不得贩卖佛像佛经”。之所以这样要求,就是为了维护宗教的神圣性。可现在很多寺院都设有佛经流通处,把佛像、佛经当作商品一样流通。这种做法是否违背了经意?是否有损于它们的神圣性呢?  济群:传统的经书流通方式...

济群法师:信佛应该高调还是低调

https://jsl.com.cm/html/view/14658.html
济群法师:信佛应该高调还是低调 问:学佛与未学佛,生活观念有很大差别,甚至会出现一些矛盾。怎样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学佛和未学佛,生活观念和方式确有不同。这种不同,是否就意味着冲突呢?其实未必。社会上,许多人的人生信念和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关键是彼此理解,彼此尊重。     ...

济群法师:金钱本身无善恶 赚钱与修行不对立

https://jsl.com.cm/html/view/14663.html
济群法师:金钱本身无善恶 赚钱与修行不对立 来源:《财富品质》 作者:济群法师 按:金钱是庸俗的代名词吗?“金钱是万恶之源”吗?很多人为谋取财富而不择手段,而又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财富;或拥有大量钱财,却无健全的心智,没有处之泰然的超脱。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沩仰宗第十代传人济群法师接受《财富品质》采...

济群法师:昏沉死与痛死

https://jsl.com.cm/html/view/14731.html
济群法师:昏沉死与痛死 问:昏沉死是什么结局?如果是痛死,是否也在消业?一定会前往恶趣吗? 济群法师答:昏沉而死属于无记,非善非恶,非快乐非痛苦。其结局如何,主要取决于往昔的善恶业力,何种业力先成熟,即往生何处。至于痛苦而死的人,是否一定往生恶处呢?其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回顾平生,因所作恶业而招致痛...

济群法师:学佛后会不会变得没有进取心呢

https://jsl.com.cm/html/view/14795.html
济群法师:学佛后会不会变得没有进取心呢 济群法师:学佛后会不会变得没有进取心呢   问:学佛会不会让人变得消极,对世俗的功名、地位、利欲要求变低后,会不会变得没有进取心呢?  济群法师答:佛教中,并不排斥正当的生活和工作。作为在家居士来说,只要正确处理好学佛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不会因此影响正常的生活和...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十九

https://jsl.com.cm/html/view/14922.html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十九   问:如何处理好善待家人和不黏著之间的关系?  答:了解人际关系中的因缘因果,了知这种关系的如梦如幻,同时又要以慈悲心善待之。   问:我对他人慈悲,他人却赠我以伤悲。遇人辱骂,我若反骂,只显我低下;我若忍让,却因强忍而自伤心肝。如何是好?  答:学会用智慧去接纳,就能坦然地...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十八

https://jsl.com.cm/html/view/14923.html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十八   问:请问精进与执著如何区分?  答:在精进过程中保有无所得的心,就可以做到精进而不执著,否则的话,精进确实容易落入执著。   问:若是要求自己每天念诵佛经,是不是执著呢?  答:刚开始学佛,需要一定的执著,否则很难建立良好习惯,改变不良串习。随着修学的深入,自然会超越执著。...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十七

https://jsl.com.cm/html/view/14924.html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十七   问:“贪财乃万恶之源”和“贫穷乃万恶之本”,哪个才是对的?  答:贪是因,由这个因会感得苦果;而贫穷只是结果,如果能以良好的心态接纳这个结果,就能安贫守道,不会成为万恶之本。   问:学佛过程中,觉得所依止的是好师父,只是师兄们的人我是非特别多,可有时要见师父还非得通过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