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如何从外相推测未来的祸福呢?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01.html
益西彭措堪布:如何从外相推测未来的祸福呢?   有人问:言语、动作是当下外表的行为,祸福是未来的果报,怎么从外相能推测未来的祸福呢?下面就讲原因: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吉是乐果,凶是苦报。吉凶的前相大都在心中萌发,而表现在身体和语言上。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人的存心有厚...

益西彭措堪布:国军司令虔念大悲咒,数次躲过对手暗杀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02.html
益西彭措堪布:国军司令虔念大悲咒,数次躲过对手暗杀   民国李生春,曾任福建省防司令,平时常持大悲咒,特别虔诚。  民国十四、五年期间,他随孙传芳到福建,和周荫人都担任师长。两个人很不和,周荫人贿赂李的卫兵某某乘机暗杀李生春。  有一天李生春正卧床休息,卫兵突然举枪射击,李生春忽见自己床前有白衣观音...

益西彭措堪布:说离间语、破人婚姻的果报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03.html
益西彭措堪布:说离间语、破人婚姻的果报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则巧舌罚哑的案例:  古代江宁有位书生,住在老家的废花园里。某个月夜,有位艳女在窗户边向里窥视。书生心想:她不是鬼,就是狐。因为见她容貌姣丽,心生爱慕,也就不害怕,招她进到屋里。但这女子始终不开口说话,问她也不答应,只是含笑顾盼而已。...

益西彭措堪布:心念邪淫的可怕报应!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04.html
益西彭措堪布:心念邪淫的可怕报应!    对于邪淫的意乐,有人会觉得: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实际上邪念一动,就是罪业。下面看《感应篇例证》中的例子:  贵溪有位书生叫宋不吝,十五岁时入学,才学出众,但是屡次考试不中,他想自己一生没作过大恶事,为什么这样潦倒,就请张真人代写一篇表章,看一下天榜。  这位...

益西彭措堪布:生死关头,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来世?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05.html
益西彭措堪布:生死关头,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来世?   ——出自益西彭措堪布《因果明镜论》  每个人在饱尝了一生的苦乐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要趋于陌生的后世。到了弥留之际,身心就会开始瓦解,一般人都要经历四大分离的巨大痛苦。喇啦曲智仁波切的《极乐愿文大疏》中这样描述:当他们即将步入后世之时,危在旦夕的弥留之...

益西彭措堪布:物欲横流的贪欲世界及痛苦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06.html
益西彭措堪布:物欲横流的贪欲世界及痛苦       在当今社会流行这样一种观念: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乐的基础,只有物质享乐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正因为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大肆传播、鼓吹,使得它在人们的意识里变得根深蒂固。这种观念深深地影响了这个世间人们的行为,人们将之奉若圭臬。除...

益西彭措堪布:戒律是三乘佛法的基础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07.html
益西彭措堪布:戒律是三乘佛法的基础     有问:大乘弟子已了知众生与佛都无差别,因此是否不需要受持戒律?关于这一点疑问,土美仁波切在《佛子行三十七颂》已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无戒自利尚不成,欲能利他岂可能,是故无存贪有心,护持净戒佛子行。”也就是说如果自身的戒律不清净,想利益自己尚且不能,又怎能普渡...

益西彭措堪布:女佣人为什么能得到真实的感应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08.html
益西彭措堪布:女佣人为什么能得到真实的感应   感应的道理非常微妙。“感”是因,就像声音;“应”是果,就像谷响。对着山谷喊,叫做感;山谷中有声音回应,叫做应。  感应的方式用比喻来讲,就是“水清月现,水浊月隐”,这是讲我们心清净祈求,观世音菩萨自然就现在我们心里做加持。如果我们心不清净,也现不出加...

益西彭措堪布:总说持戒的功德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09.html
益西彭措堪布:总说持戒的功德     经藏侧重于定,律藏侧重于戒,论藏侧重于慧,但律藏与经藏、论藏相比,还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佛在涅之前,阿难尊者问佛,佛灭度后,以谁为师,在汉文的经典中讲是“以戒为师”,藏文经典中的记载更具体些:“经藏和论藏代表了教法,律藏不但代表了教法,还代表导师。”由此都可见律...

益西彭措堪布:为什么要放生,放生的利益及如何放生?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10.html
益西彭措堪布:为什么要放生,放生的利益及如何放生?   分三个方面讲:一、为什么要放生;二、放生有什么利益;三、应当如何放生。  一、为什么要放生:  1、众生具有佛性,皆当作佛,应当尊重生命而放生:  一切生命的一念心性直下和三世诸佛无二无别,然而被宿世的恶业力障蔽,悲惨地沦为心智低下的异类,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