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放生是我们生命的最佳保障

https://jsl.com.cm/html/view/10391.html
益西彭措堪布:放生是我们生命的最佳保障 今天人们都在寻找保护自己的方法,尤其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时时都有可能遭受天灾人祸,比如空难、车祸、传染病、水火灾难、暴力袭击、战争,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连晚上出门都没有安全感。怎么才能使生命具有保障呢?就是多做放生,放生的功德积累得越多,就越会使自...

益西彭措堪布:如何往生净土?用最简单的语言讲给你听

https://jsl.com.cm/html/view/10392.html
益西彭措堪布:如何往生净土?用最简单的语言讲给你听!   现在我用最简单的语言给大家讲一下往生的保证。我们希求的就是临终生到极乐世界,怎么来达到往生呢?需要信愿行三种资粮。这三种资粮够了,我们去净土的路就会走得非常顺利,而且一定能够顺利到达。信愿行就像一个香炉的三只脚一样,少一只都不行。其中以信愿为...

益西彭措堪布:修行人想往生,是否需要戒掉手机和电脑

https://jsl.com.cm/html/view/10393.html
益西彭措堪布:修行人想往生,是否需要戒掉手机和电脑?   《维摩诘经》当中说:心净则国土净。往生净土需要以清净的业来感召,所谓清净的业就是对往生净土有清净的信心、清净的愿望和相关的修行。但是使用手机、网络,参杂很多恶趣因缘,造这些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让自己的心不能和阿弥陀佛,和阿弥陀佛的心咒、名号以...

益西彭措堪布:新年十问

https://jsl.com.cm/html/view/10394.html
益西彭措堪布:新年十问   在今后的生活中,尤其是在情绪波动等时候,都可以用以十年之后的眼光看自己,或者用100年后人们的眼光看自己等的方法,提升自己对治烦恼的能力。  除旧迎新,喜气吉祥。在喜庆之余,请思索一下这几个问题:1、去年在哪里?今年在哪里?明年又在哪里?2、过去一年的快乐痛苦,是非恩仇,...

益西彭措堪布:果报因果之观察一个人言行能预知其祸福

https://jsl.com.cm/html/view/10395.html
益西彭措堪布:果报因果之观察一个人言行能预知其祸福!   有人问:言语、动作是当下外表的行为,祸福是未来的果报,怎么从外相能推测未来的祸福呢?下面就讲原因: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吉是乐果,凶是苦报。吉凶的前相大都在心中萌发,而表现在身体和语言上。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人...

益西彭措堪布:对于佛像经书亵渎不恭敬的人要注意了!

https://jsl.com.cm/html/view/10396.html
益西彭措堪布:对于佛像经书亵渎不恭敬的人要注意了!   (一)  《安士全书》里记载:  古代武功县西边有一座寺庙。寺庙里有毁坏废弃的大藏经。有个叫康对山的人,少年时曾经和五个同学一起在寺庙读书。当时隆冬季节,天气很冷。四个人就用废经烧火来取暖,另一个人用来烧洗脸水。康对山心里责怪他们不恭敬经书,却...

益西彭措堪布:福德薄厚,入胎时显现的境象不同!

https://jsl.com.cm/html/view/10397.html
益西彭措堪布:福德薄厚,入胎时显现的境象不同!   若薄福者,当生下贱种,彼于死时及入胎时闻纷乱声,及自妄见入诸芦荻稠林等中。  如果是薄福之人,将会受生在下贱之家,他死时与入胎时的境象不妙,会听到各种纷乱嘈杂的声音,很不寂静,而且出现幻觉,颠倒见自己进入到芦荻或者稠密的丛林当中。  这些境象唯一是...

益西彭措堪布:因果报应法则的五个秘密!

https://jsl.com.cm/html/view/10398.html
益西彭措堪布:因果报应法则的五个秘密!   一、自作自受  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并非神灵、强权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诸于自己的身心之上,而...

益西彭措堪布:如何对治贪欲

https://jsl.com.cm/html/view/10399.html
益西彭措堪布:如何对治贪欲   在这个世界,是否人人都将欲乐执为人生的最大快乐而紧执不舍呢?并非如此,在修习不净观的行者眼里,人间欲乐如同粪堆、火炕和毒蛇,避之唯恐不及,而脱离爱欲染缚的成就者则见欲乐犹如空花,了不可得。这是由于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层次上照见了事物的真实本相,从而远离了普通人的非理作意。...

益西彭措堪布:修法的清福,再多的钱都不能换啊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00.html
益西彭措堪布:修法的清福,再多的钱都不能换啊   《云居山志》上记载,慈觉禅师行脚,去云居山参学,前一天梦到伽蓝安乐公对他说:“你从前在这座山曾经扛过一担土,这次来只有一碗粥的缘分。  第二天午后上山,吃了晚粥,僧值路过寮房,和他发生争吵,结果被逐出山门。慈觉禅师心中觉得很惊讶。  过了十年,慈觉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