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大众化修学体系的特点

https://jsl.com.cm/html/view/10890.html
济群法师:大众化修学体系的特点 大众化修学体系的特点   大众化的修学体系,应包含核心要素、修学次第、实践方法三项内容。所以标举“大众化”,其意有二:一、适合所有学人,不论出家在家,不论程度如何,皆须依此修学;二、适用于所有法门,换言之,可与一切法门的修学相融合。   首先,要领明确,且完整、扼要。...

济群法师:一个目标、一张地图、一位导师、一群伙伴

https://jsl.com.cm/html/view/10891.html
济群法师:一个目标、一张地图、一位导师、一群伙伴 一个目标、一张地图、一位导师、一群伙伴   学修离不开四个一,那就是一个目标、一张地图、一位导师、一群伙伴。   一个目标,就是解脱。不少人害怕解脱,以为一解脱就无法再过正常生活,就要和这个世界永别。事实上,我们所要解脱是烦恼、迷惑而非其他。解脱烦恼...

济群法师:闻法——你听见的是声音还是法义

https://jsl.com.cm/html/view/10892.html
济群法师:闻法——你听见的是声音还是法义 闻法——你听见的是声音还是法义    怎样才能改善生命?必须依靠法。通过闻法和对法的实践,使法在生命中产生作用。    说到闻法,不是坐在讲堂或打开录音就可以,那只是听见说法的声音而已。真正意义上的闻法,是让法义完整无误地进入心田,这就必须端正闻法态度,远离...

济群法师:出离,是舍弃对轮回的执著

https://jsl.com.cm/html/view/10893.html
济群法师:出离,是舍弃对轮回的执著 出离,是舍弃对轮回的执著    舍凡夫心,须从发出离心开始。由透彻轮回是苦,而发心出离现有生命轨道。   或许有人会问:在家居士也要发出离心吗?发起出离心后还如何生活呢?其实,这是对出离心的误解。出离不同于厌世,而是出离对轮回的执著,对五欲六尘的执著。发起出离心,...

济群法师:佛法的核心之道——解脱

https://jsl.com.cm/html/view/10894.html
济群法师:佛法的核心之道——解脱 佛法的核心之道——解脱   佛法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解脱。所谓解脱,就是解脱惑业,解脱痛苦,解脱生死,解脱轮回,由此,而能了无挂碍,得大自在。   关于解脱的修行,首先,应认清解脱的意义。在盛行大乘佛教的中国,多数人对解脱的认识不足,只是简单将之归于声闻行果,为不究...

济群法师:戒带给我们的帮助

https://jsl.com.cm/html/view/10895.html
济群法师:戒带给我们的帮助 戒带给我们的帮助   受戒不只是一个形式,关键是在我们内心埋下向善的种子。我们受声闻戒,是成就解脱的种子;受菩萨戒,是成就菩提的种子。   常常听到有些人说,藏传佛教注重传承,言下之意,汉传佛教就缺乏这样的传统。那么我要告诉大家:受戒就是一种传承!我们受戒所获得的戒体,自...

济群法师:如何依止善知识

https://jsl.com.cm/html/view/10896.html
济群法师:如何依止善知识 如何依止善知识   当我们值遇善知识时,又如何亲近并获得教授呢?若不善于依止,即使相遇,也可能错失良机。反之,若能与善知识结下殊胜法缘,生生世世都会得其摄受。关于亲近善知识,《菩提道次第论》中谈到如下几点要求:    第一是净信为本。对于自己亲近的善知识必须具足信心,观德莫...

济群法师: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https://jsl.com.cm/html/view/10897.html
济群法师: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佛法修行主要分为戒和见两部分,并有各自的理论体系,似乎两不相干。其实,戒和见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戒的清净有助于见的禅修,另一方面,见地透彻者必能认真持戒。古德云:“五度如盲,般若如导”,正是说明般若正见对持戒的指导意义。有了正见,才能正确理解戒...

济群法师:成佛作祖的教育

https://jsl.com.cm/html/view/10898.html
济群法师:成佛作祖的教育 成佛作祖的教育   教界自1980年办学以来,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问题也在逐步浮出水面。近年来,教界也在不断反思,希望找到问题所在和解决方式。我从求学至今,基本上没有离开过佛学院,前后差不多有三十年,应该比较有发言权。我觉得,今天的佛教教育在思路上就有问题,因为它是参照社会...

济群法师:找到自己的向导

https://jsl.com.cm/html/view/10899.html
济群法师:找到自己的向导 找到自己的向导   现代教育强调独立思考,很多人会把这一习惯带入学修中,根据个人好恶对法进行选择,进行取舍。但我们要看到,这些选择和取舍是建立在我们现有的认识经验上,其基础就是无明,是不可靠的。若不放下成见,就会不断在现有思维误区中徘徊,不断地走弯路。   真正的善知识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