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死

https://jsl.com.cm/html/view/2362.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佛教生死 一、何谓‘分段生死’、‘变异生死’?   佛教将众生的生死分为两种:    1.分段生死:又作分段死、有为生死。是变异生死的对称。指众生由于每一世所招感的果报不同,而有形貌、寿命等区别,称为分段身。受此分段身后,必有一期生命的结束。故称分段生死。    2.变异生死...

佛教人生

https://jsl.com.cm/html/view/2363.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佛教人生 一、人,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   生从死来,死又从生去,一切众生皆因十二因缘而生生灭灭,在轮回中牵系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有如时钟一般,无始无终,不断循环。   有情生命流转的主体是业,业由无明之惑所造,由业又生苦,而苦又从无明(指观念不能通达)而来,由此而招感生...

佛教徒出家必须经过哪些程序?

https://jsl.com.cm/html/view/2389.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佛教徒出家必须经过哪些程序? 佛教信徒如果想要出家修道,成为一个出家人,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和一定的要求。 首先,在佛教寺院出家必须建立在信仰佛教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前提,现在的出家人尤其注重这一点,现代的社会和平,出家人并不想电影里所描写的那样,在过去封建社会里,由于家庭贫困而...

佛教的真理

https://jsl.com.cm/html/view/2433.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佛教的真理 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中论及,‘道’是自然与天命相合的精神境界,称之为‘真理’;孔子亦认为符合天、地、人、三纲、五常的伦理,就是真理。一般来说,世人,尤其是哲学家们都把真理看...

佛教入门 六

https://jsl.com.cm/html/view/2519.html
佛教入门 六 (四)助念的意义与规则一、前言  今天我非常欢喜,能见到这麽多人来参加。我希望诸位不是只来听一次开示,而是真正地发心,参加本寺念佛会助念团的实际活动。  我们的念佛会已成立两年多了,也曾经组成过助念组,但成绩并不理想。原因是:一则参加的人员太少;二则大家恐怕参加以後,常常要到病危病故的...

佛教入门 五

https://jsl.com.cm/html/view/2520.html
佛教入门 五 三、在家居士如何学佛佛学与学佛  很多人都以为佛学很不容易懂,因为专门性的名词太多、经典太多、论书太多、教理思想的派别也太多,初进佛门的人,颇有望洋兴叹而不知何取何舍的困难。即使是专门以研究佛学的学者而言,也很难找到几位精通全部佛学而了无疑问的人来。因此,佛学两字,对于一般人来讲,的确...

佛教入门 四

https://jsl.com.cm/html/view/2521.html
佛教入门 四 (四)佛与学佛:  在佛没有出世以前,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佛,佛陀降世并成道以后才有佛可学,学什么?学佛的身、口、意三业的行为。释迦牟尼佛成道后,说法四十多年,在这四十多年中,他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程度的人说法,而不同程度的人得到不同程度的意义,这是他说法的目的,因此,在佛...

佛教入门 三

https://jsl.com.cm/html/view/2522.html
佛教入门 三 一、佛教的信仰与教义  佛教的发源和流传  (一)发源于印度  二千五百年前的一位释迦族的王子出家,经过六年的修行,开悟成佛,并将他所体悟到的、解脱生死和一切烦恼的方法,向当时的印度社会,宣扬了四十九年,最后以八十岁的高龄,离开了人间。我们称他为佛,也就是彻底觉悟了一切宇宙和人生道理的...

佛教入门 二

https://jsl.com.cm/html/view/2523.html
佛教入门 二 十二因缘的解脱观  苦灭谛,乃是逆著十二因缘的次第,从断绝第十二因缘的老死,向上推转,到了第一因缘的无明断绝之时,即是超凡入圣的解脱境界及涅境界。也就是说,要想不「老」不「死」,唯有设法不再出「生」;要想不再出生,便不得造下「有」漏的生死之因;要想不造生死之因,对于贪恋的事物,便当立即...

佛教入门 一

https://jsl.com.cm/html/view/2524.html
佛教入门 一 一、如何理解佛教  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论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习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内。相对地,中国的佛教,也不全同于印度或其他国家的佛教;因为佛教到了中国之后,经过近两千年的发扬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所以中国佛教,是外来的文化,也是中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