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这就是消业,这就是消灾

https://jsl.com.cm/html/view/12254.html
达真堪布:这就是消业,这就是消灾   在一切对境当中,要学会忍受。有的人天凉了不行,天热了也不行,修法时间稍微长点儿就开始厌烦……真的,我们不能像水牛一样,应该向牦牛学。牦牛身上的毛多且厚,无论天气热一点,还是凉一点,都没有事,照样在那儿吃草。水牛就不一样,身上的毛少,天气稍微一热,它就跑到河里;天...

达真堪布:这些都是自己的业力所现,自己的业力所感

https://jsl.com.cm/html/view/12255.html
达真堪布:这些都是自己的业力所现,自己的业力所感   无论是修法的时候,还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通过逐渐修习而安忍小小的损害,到最后就能忍受巨大的灾难了。  大家要从忍受一些小的痛苦或损害做起,要练习安忍。你们现在经常说“哟,凉的不能吃,对胃不好!哟,不能坐地上,容易着凉,对身体不好……”这个不行,...

达真堪布:修行要变成永恒、变成习惯

https://jsl.com.cm/html/view/12256.html
达真堪布:修行要变成永恒、变成习惯   大家要明白:什么是学佛,什么是修行,怎样才能解脱,怎样才能成佛。为什么佛说“要破除我执,放下自我”?因为你的思想、行为都是错误的,都是要放下的。若是放下了,这叫破除我执,也叫放下自我。为什么说“皈依佛以后,要依教奉行,要听佛的话?”“皈依上师后,要依教奉行,要...

达真堪布:为什么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自以为是

https://jsl.com.cm/html/view/12257.html
达真堪布:为什么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自以为是   虽然我们现在学佛了,但很多时候还是自以为是、自作主张,这都是要改的。这种改变也有难度,不容易啊!为什么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自以为是,总是自然而然地自作主张?这就是习惯。我们无始劫以来轮回于六道,对这些已经习惯了,现在要改这个习惯。从此,我们要听佛的教导,...

达真堪布:怎样证明自己有前生来世呢?

https://jsl.com.cm/html/view/12258.html
达真堪布:怎样证明自己有前生来世呢?   怎样证明自己有前世来世呢?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们通过习气可以证明有前世来世。比如牛犊出生几分钟就能站起来,然后不用教就知道去找奶吃;我们做很多事情也一样,有的不用教、不用学,自然就会。有的教了也学不会。为什么会这样呢?...

达真堪布:为什么烦恼总是剪不断,理还乱?

https://jsl.com.cm/html/view/12259.html
达真堪布:为什么烦恼总是剪不断,理还乱?   心的自性如同灿烂的虚空,是光明的、无垢染的,而妄想、分别就像突然生起的云彩,遮蔽了天空的本来面目。《华严经》云:“奇哉!一切众生都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分别而不能证得。”讲的就是这个真理。心的自性是光明,而垢染是客尘。烦恼是突然生起的,不是自性。虽然凡...

达真堪布:若念转不过来,就是轮回,就是痛苦的

https://jsl.com.cm/html/view/12260.html
达真堪布:若念转不过来,就是轮回,就是痛苦的   乐因何其微,苦因极繁多。  我们在六道中轮回,苦因多,乐因少。  什么是乐因?就是享受快乐的因,即善业。但是这个善业是偶尔产生的,可谓少之又少。  不用说其他众生,我们现在都在学佛修行,很多时候还自认为很了不起,觉得自己很有修行似的,但什么是真正的善...

达真堪布:超脱轮回,得大自在

https://jsl.com.cm/html/view/12261.html
达真堪布:超脱轮回,得大自在   自我无有自性。但我们不知道真相,把妄执(虚妄的执着)视为真有,这是对自性的一种不悟(迷乱错误的认知),也就是不明白事实真相,这种心识叫无明。有时候无明就是我执,有时候无明又是我执和法执的总体。  有无明,就会产生烦恼。有我的存在,肯定就有他的存在;若是没有我和他,就...

达真堪布:容易生起嗔恨的十二种情况

https://jsl.com.cm/html/view/12262.html
达真堪布:容易生起嗔恨的十二种情况   此处讲的是我们生起嗔恨心的因,也可以说是生起嗔恨心的对境。  “不欲”即不乐意。如果遭遇不乐意的情况,就容易生起嗔恨。一共有十二种情况。  首先是对自己的四个不欲:我自己不乐意遭受痛苦,不愿遭受轻蔑与侮辱,不乐意听到粗语、恶语,也不乐意听到鄙语和毁坏名誉的刺耳...

达真堪布:能如此,再多的敌人或再大的灾难都伤害不了

https://jsl.com.cm/html/view/12263.html
达真堪布:能如此,再多的敌人或再大的灾难都伤害不了你   “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对境,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不应该扰乱自己欢喜的心情,不应该给自己造成不愉快,而是要保护自己这种欢喜与平静的心态。若能如此,再多的敌人或再大的灾难都伤害不了你。  一个修行人应该有这样的境界。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