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sl.com.cm/html/view/21234.html
生活中的修行(中)
来源:《净土》杂志
四、神态——关爱与尊重
在待人接物的过程当中,我们的神态表现至关重要。“色思温,貌思恭”,脸色是否温和,容貌是否谦恭,这是态度。之所以说待人接物的态度非常重要,是因为人们只能通过表面现象,才能判断他内心的活动。如果我们的脸色很温和,容貌很谦恭,人家自然就会...
https://jsl.com.cm/html/view/21252.html
生活中的修行(上)
图/世界地质奇观:中国庐山
编者按:《生活中的修行》一文是朱景东老师的一篇长文,由于版面原因,2011年第6期《净土》杂志以《君子九思与生活中的修行》为题刊载,并作了删节,现将原文发表在博客上,供读者分享
一、 从“国王的三个问题”说起
俄国的托尔斯泰有一篇很有名...
https://jsl.com.cm/html/view/21326.html
生活是自己的
生活是自己的
希尔曼身高不足1.55米,她的体重是62公斤。她唯一一次去美容院的时候,美容师说希尔曼的体重对她来说是一个难解的数学方程。然而希尔曼并不因那种以貌取人的社会陋习而烦忧不已,她依然十分快乐、自信、坦然。其实最初希尔曼并不像现在这样乐观,那么是什么改变了她呢? ...
https://jsl.com.cm/html/view/21784.html
刘素云居士:生活中的执著怎么理解?
问:生活中的执著怎么理解?请刘老师举例,我们怎样克服?
答:我不知道你怎么个执著法,比如说学历高、工资高、有职位,可能比较爱打扮,你是不是执著这名牌?你让我举例,因为我对你本人不太了解,我不知道你执著的是什么。假如说你就执著这名牌衣服,你听了我这几天的讲课...
https://jsl.com.cm/html/view/22518.html
生活因念佛而改变
从2007年开始接触净土法门,越来越觉得念佛的快乐。平日白天上班,自然不能和精进的莲友相比,但是有几个时间是必然念佛的。一是早晨起床,必然是在默默地念佛中睁开眼睛,二是晚上睡前的一段时间必然躺在被窝里默默念佛,让佛号伴我走进梦乡,三是走路时,不由自主地就念起佛号。如果说白天念佛...
https://jsl.com.cm/html/view/23006.html
心地善良的人,容貌一定动人;心里知足的人,生活一定快乐
●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觉”,和“觉他”的德行。 ●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禅境,最讲一个“淡”字。 ●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 ●善心,点亮心灯;慧心;使心灯长明。 ●善良的人,往往可以逢凶化吉;...
https://jsl.com.cm/html/view/23795.html
生活中的修行
在共修时段,坐在堂里一心不乱地专注修业处,称为专修。专修法由于避免了除坐姿以外的其他威仪,也避免了除业处以外的外缘,心是投入的,所以称为专修。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由于威仪是不断变化的,例如行走、站立、坐着、躺卧、移动等,或者手要不断操作各种事情,走路时脚步要移动等。 还有,平时眼...
https://jsl.com.cm/html/view/23901.html
郝蕾:生活处处是修行
郝蕾学佛已经有了不短的时间,关于修行她有话要说。“中国人有个很坏的习惯,明明不了解却自以为了解,对未知的东西习惯性地排斥。比如说误以为佛教很消极,因为佛教讲世事无常,那么既然如此,很多人觉得信佛后就不会再去奋斗,去争取什么。所以,信佛的人都是看破红尘的失意人。其实,大家想错了,...
https://jsl.com.cm/html/view/24494.html
人生处处是修行,生活处处是道场
一位同学说起一对夫妻,不知道因何原因在高速行驶的汽车内吵了起来,年轻的妻子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冲口对驾车的丈夫吼道:“你死去吧!”怒气冲天的丈夫看着妻子一眼,什么也没说,借着饭后的一股酒劲,一打方向盘,冲向迎面驶过来的一辆大货车。惨剧发生了,他死了,她幸运地活着。 ...
https://jsl.com.cm/html/view/25229.html
蔡礼旭:生活的享受应该知足常乐最好
欲似深渊,贪着假如不懂得克制,会愈陷愈深。所以生活的享受,应该知足常乐最好,应该不要去跟人家攀比。一攀比,这个对物质上的追求就没有止境。为什么?人比人,最后就气死人。不只自己很难过,自己很好虚荣,拿儿子去跟人家比成绩、拿先生去跟人家比赚钱,全家人统统压力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