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sl.com.cm/html/view/13402.html
明一法师:十种疑情发不起
十种疑情发不起
参禅用功贵在发起疑情,许多古人都是因为对某个问题发起了疑情,然后穷究猛叩从而得悟。所谓“不知最亲切”的一个主要亲切处,就是能够因为不知而发起疑情。为什么我们会发不起疑情?下面看看博山和尚给出的十种答案。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便欲寻行数墨,检讨文字,广求知解,将...
https://jsl.com.cm/html/view/13403.html
明一法师:四祖的五个法门
四祖的五个法门
四祖道信大医禅师在他的《入道按心要方便法门》里面来来回回所讲不出安心。从题目到原因,到如何安心,到如何用功,到引用佛经印证,一直围绕着这个心的问题。最后根据《观无量寿经》所说:“诸佛法身,入一切众生心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指出即心即佛的结论。
他说:“当...
https://jsl.com.cm/html/view/13404.html
明一法师:戒定慧学有门入
戒定慧学有门入
佛法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因为修戒可以让我们得到福报。有了福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不会有障碍,我们做什么事情就会很容易实现,就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来实现自己更多的愿望。而智慧是佛教目的,有了智慧我们可以轻松解决烦恼,有了智慧我们可以了生脱死,有了智慧我...
https://jsl.com.cm/html/view/13405.html
明一法师:身口意三业显功夫
身口意三业显功夫
我们的修行是否有所成就?那就要看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的所作所为表现在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上,我们是不是能够所行皆是十善?我们是不是做到了三业(身、口、意)勤为佛事,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了?我们的胡作非为还有多少?是不是把胡作非为改成做礼敬诸佛、...
https://jsl.com.cm/html/view/13406.html
明一法师:永嘉大师说境界
永嘉大师说境界
我们刻苦修行佛法,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修行程度,只能用佛经或者开了悟了祖师的话来评判。因为佛法就像一个大圆月,佛陀理解的这个圆月就写在佛经上面了,而开了悟祖师的理解这个圆月就写在祖语里面。当然更多的是一般法师所告诉我们的,他理解的佛法圆月。
为什么要变得这么麻烦...
https://jsl.com.cm/html/view/13407.html
明一法师:烦恼来自无智慧
烦恼来自无智慧
生活中的烦恼很多,各种各样的烦恼障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烦恼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智慧。所以,我们常常说,有智慧就没有烦恼。佛教所教导我们的就是如何断除烦恼,如何转化烦恼乃至开发我们的智慧。因为智慧这个如意宝珠是我们人人都本自具足的。
烦...
https://jsl.com.cm/html/view/13408.html
明一法师:八风烦恼具体说
八风烦恼具体说
昨天写烦恼具体的表现为八风,即:“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今天我们具体地讲讲这个八风是怎么引发烦恼的。八风中的“讥、毁、衰、苦”本身就是烦恼,我们想大家比我还要清楚。所以,这里就不再重复,我们看看八风中大家都认为是好的“称、誉、利、乐”是如何引发烦...
https://jsl.com.cm/html/view/13409.html
明一法师:断除烦恼因素质
断除烦恼因素质
我们平常会发现,素质高的人烦恼就少,素质低的人烦恼会更多些。所以,烦恼与素质是一个成比例的关系。所以,如何去提高我们的素质,是断除或者减少烦恼的关键。只有提高了我们的素质,我们才能减少甚至断除烦恼。所以,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素质...
https://jsl.com.cm/html/view/13410.html
明一法师:《华严经》中“不可说”
《华严经》中“不可说”
《华严经》里面的“不可说”这个词很有意思。一方面它是数量词,在阿僧品里面定义“不可说”为一个数量单位,“不可说不可说转”为最大的数量单位;另一方面它有讲不尽的意思,有讲不明白的意思,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意思,这与佛教里面很多场合“不可说”吻合。...
https://jsl.com.cm/html/view/13411.html
明一法师:“觉的能力”被迷惑
“觉的能力”被迷惑
(如果对“觉的能力”这一词有疑惑,请先看附录)
我们知道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觉的能力”。我们的“觉的能力”既然是平等,众生都具足,为什么会有菩萨佛等圣人与三途八难中的凡夫饿鬼等等众生之别呢?答案很简单,菩萨佛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