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sl.com.cm/html/view/26564.html
其它: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董良)
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 董良
镜花水月是佛教中常见的一个名词,亦作“水月镜花”。本文分别就镜、花、水、月的喻像略做介绍。
一、镜
镜子能照见一切,但又是空无一物,因此,佛教以其比喻实中有虚,有中有无,色中有空的观念。《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弟子品》说:“诸...
https://jsl.com.cm/html/view/26656.html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附:佛教三字经(全文)
佛教三字经
杨文会
自叙
《释教三字经》者,明季吹万老人效世俗训蒙之书而作也。敏修长老为之注释,流传二百馀年矣。
顷者普陀印光法师从而新之,正文改十之三,注释改十之七,原本编为两排改而为一排,考据精详,文辞圆润,超胜旧作,而题名之处,不将重订者...
https://jsl.com.cm/html/view/26658.html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余韵
余韵
三字偈 随分说 如风过 万籁歇
“偈”,音译伽陀、夜等。两者虽均以偈颂为体裁,但又有差别。偈前无散文(长行),而直接以韵文(偈颂)而说者,称为“孤起偈”,即伽陀;偈前有散文,而尚以韵文重复其义者,称为“重颂偈”,即夜。“偈”又分“通偈”与“别偈”两...
https://jsl.com.cm/html/view/26660.html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叙述古德
叙述古德
古之人 行履笃 言不诳 心不曲
古代有许多人,为人忠厚,行履笃实,言不欺诳,心不谄曲。特别是学佛修行的人,他们既有广博的佛学理论知识,又有精深的实践修证功夫,常时本着上报四恩,下济诸苦,自他俱利,同得解脱的修行原则,在现实生活中认真行持,为...
https://jsl.com.cm/html/view/26662.html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劝学
劝学
学佛者 首在信 信而解 解而行
作为一个真正学佛修行的人,首先对于佛法应该树立坚定的正信。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华严经》也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可见信的重要。信有“实、德、能”三义:1、相信佛所说的法...
https://jsl.com.cm/html/view/26664.html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
器世间
既论身 须论土 土为依 身为主
上面已经讲了以根身为主的正报,也就是有情世间;下面还要讲根身所依住的器界依报,也就是器世间。
四大洲 共铁围 七金山 绕须弥
四大洲者:1、南赡部洲:旧译为南阎浮提,此洲呈三角形,北广南狭,尖...
https://jsl.com.cm/html/view/26666.html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十界
十界
有情界 说六凡 三涂苦 须先论
一般六凡四圣谓之十界。一切有情在三界六趣死此生彼,流转轮回,谓之六凡。六凡之中又分地狱、饿鬼、傍(畜)生三恶道和人、天、阿修罗三善道,善恶各三,共为六道。声闻、独觉、菩萨、如来谓之四圣。四圣、六凡共称十界。 ...
https://jsl.com.cm/html/view/26668.html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涅四德
涅四德
曰常乐 曰我净 此四德 涅证
涅:汉译寂静、寂灭和圆寂。《解深密经》卷二云:“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故寂静义多指诸法本来寂静的“自性涅”。三法印所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寂静”。既然诸法无常无我,谁在生死,谁是生死,无...
https://jsl.com.cm/html/view/26670.html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
慈与悲 喜与舍 四无量 称圣者
四无量心者:谓慈心无量,悲心无量,喜心无量和舍心无量。慈谓与乐,见众生无有涅安乐,而施之以乐,故名慈心。悲谓拔苦,见众生有生死大苦,而拔其大苦,故名悲心。喜谓欢喜,见众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心生欢喜,故名...
https://jsl.com.cm/html/view/26672.html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六度
六度
布施度 持戒度 忍辱度 精进度 禅定度智慧度 自他苦 从此度
梵语六波罗蜜,汉译六到彼岸,或六度。意谓以此布施等六法认真修学,自能由生死苦海的此岸,度化到解脱自在的涅彼岸,故名六度。 1、布施度:此有三种:①法施,②财施,③无畏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