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杀生恶业的果报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48.html
益西彭措堪布:杀生恶业的果报     众生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宝贵生命。不论是以强、中、弱哪一种贪嗔之心,杀害哪怕一条生命,也会使它遭受剧烈的痛苦。因此杀生的异熟果报尤为严重:由杀生而转生于三恶趣中任何一处,都需感受长达一中劫苦,或相当于人寿二百亿年的痛苦。假若从三恶趣中解脱,则生于何处,自己都需要偿还...

益西彭措堪布:上界天人最终的命运多数非常悲惨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49.html
益西彭措堪布:上界天人最终的命运多数非常悲惨     上界天人最终的命运多数非常悲惨,究其原因,是因地修道所致。当初,在欲界修行时,他们认为修习上界禅定之因就是解脱道,又将禅定的成就当作解脱果,这就埋下了祸根。在定力消失而接近死亡时,他们见到自己行将堕落,因缘聚合,便生起严重的邪见,他们认为此解脱不...

益西彭措堪布:轮回中人如失控之车终究是毁灭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50.html
益西彭措堪布:轮回中人如失控之车终究是毁灭     思惟轮回的痛苦,虽然苦苦和坏苦也须要思惟,但相比而言,尤其要思惟行苦。因为旁生也会厌离苦苦,外道也会生起厌离坏苦的有漏乐受,如果仅此而已,则很难发起无伪的出离三界之心。宗大师在本论中也一再强调:如果对生死取蕴的自性,没有生起真正的厌离,则真实的求解...

益西彭措堪布:XA是人生最大的意义吗?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51.html
益西彭措堪布:XA是人生最大的意义吗?     我们要知道所谓婚姻的意义在哪里,对在家人来说,婚姻要负责人类的延续,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依托父母,才能来到人间,因此在家男女结婚成家,是应负起孕育新生命的责任。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新生命获得了宝贵人身,要使这个生命健康地成长,除此...

益西彭措堪布:一切有为法最后结局都是坏灭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52.html
益西彭措堪布:一切有为法最后结局都是坏灭     此等为喻,当思一切从高堕下所有道理,厌患三有,以其三有一切盛事,最后边际,衰所摄故。   以上这些是比喻,应当再从各方面展开来广大地思惟三有一切都会从高位堕下的道理,从而厌患三有。令人厌患的原因是:三有一切圆满盛事,走到尽头都是落在衰败当中。  思惟...

益西彭措堪布:情欲的痛苦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53.html
益西彭措堪布:情欲的痛苦 爱情真的如人们所想像的那样,能给人真实、永恒的安乐吗?事实上,从最初的求爱、中间的结合,直到最终的分离,人们品尝的只有酸苦的情爱之果。  1、最初求爱之苦  首先在求爱的过程中,要博取对方的欢心,不付出沉重的代价是很困难的。不必说平民百姓,即使帝王将相也不例外,这样的...

益西彭措堪布:《红楼梦》中《好了歌》故事的大乘诠释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54.html
益西彭措堪布:《红楼梦》中《好了歌》故事的大乘诠释     《红楼梦》的故事   以下讲《红楼梦》里的故事,这个故事有极强的启发性。   故事是说,有个姑苏阊门,属于红尘里一二等的富贵风流地方。阊门外有条十里街,街中有个仁清巷,巷里有个古庙,因为地方狭窄,人们叫它“葫芦庙”。   庙的旁边住...

益西彭措堪布:无常观-聪明的一休伏住烦恼的秘诀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55.html
益西彭措堪布:无常观-聪明的一休伏住烦恼的秘诀 一休的故事   日本高僧一休从小出家,在他九岁时,有一天他的师父出门,他在大殿里坐不住,就找师兄去玩。在方丈室找到了师兄,师兄比他大两岁,正在方丈室里哭。   一休问:“你为什么哭呀?”   师兄解释说:“这个柜子里有师父最喜欢的东西,他平时背...

益西彭措堪布:高僧大德慈悯众生的行为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56.html
益西彭措堪布:高僧大德慈悯众生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习慈爱众生呢?以下这些高僧大德慈悯众生的行为,我们理应效仿随学。   隋朝智舜法师在亭山居住时,一天,有只野鸡被猎人追捕,飞到法师房中。法师苦劝猎人放了野鸡,猎人不听,他就割下耳朵给猎人。   猎人大吃一惊,扔下弓箭,把打猎的老鹰也...

益西彭措堪布:三界众生皆有平等流转之苦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57.html
益西彭措堪布:三界众生皆有平等流转之苦     有人问:有情的相貌、寿命、受用等千差万别,岂能无差别?   答:譬如,水有咸、淡、香、臭等差别,但又同是湿性,所以差别中有平等,别相中有共相。同样,众生千差万别,但都在生死流转中。   蒙古王成吉思汗召集天下方士询问不死之法,答案是没有。帝释天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