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商业欺诈求财遭报应的几则公案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28.html
益西彭措堪布:商业欺诈求财遭报应的几则公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被物质欲望刺激得几乎疯狂的人们早已忘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便是好猫。”已成人们的逐财逻辑。为了赚钱,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什么法子都敢想,这里没有道德的约束,不相信造恶会有恶报,“诚实”被讥为“...

益西彭措堪布:观音圣像迎请来,开口说话劝精进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29.html
益西彭措堪布:观音圣像迎请来,开口说话劝精进     有一则关于这一世的观音上师——嘉瓦仁波切的故事。他的住处有一尊观世音菩萨像,是从尼泊尔某地迎请来的。     当这尊观音像被迎请来,正准备供养给嘉瓦仁波切时,圣像开口对仁波切说:“要勤行精进行,为了教法和众生的慧命,不应懈怠。基于你所具身心的两...

益西彭措堪布:供养大小等观待发心差别之理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30.html
益西彭措堪布:供养大小等观待发心差别之理 供养大小等观待发心差别之理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三册     又如说云:“供养亦复不赖其物,是在自信。”若有信心,用曼陀罗及诸净水,并无主摄诸供具等,皆可供养,无余财物,应如是行。如现实有而不能舍,作是念云:“我无福德极...

益西彭措堪布:无财物供养时的两种大供养方式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31.html
益西彭措堪布:无财物供养时的两种大供养方式 无财物供养时的两种大供养方式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三册   下文宣说在没有财物可作广大无染的财供养时,应当勤修两种供养,即广大随喜与无主所摄供养,首先说“广大随喜供养”:   又若如是财物供养,自无所集,无从他求,应于一...

益西彭措堪布:善恶念能改命:对福德加减乘除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32.html
益西彭措堪布:善恶念能改命:对福德加减乘除     对于邪淫的意乐(意乐,包含“想”、“动机”和“烦恼”三方面意思——编者),有人会觉得: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实际上邪念一动,就是罪业。下面看《感应篇例证》中的例子:   贵溪有位书生叫宋不吝,十五岁时入学,才学出众,但是屡次考试不中,他想自己一生...

益西彭措堪布:决定业力大小的各方面因素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33.html
益西彭措堪布:决定业力大小的各方面因素     造业的大小,取决于所依身、对境、意乐、所做事、加行等多方面的因素,每一因素都有许多的差别,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就决定着此业感果能力的大小。比如观察行持布施的善行,其福德力有多大,将来会产生多大的安乐果报,这就要分析布施的对境是谁?布施的意乐如何?布施的事物...

益西彭措堪布:女人从出生到衰老的90秒 揭开爱情真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34.html
益西彭措堪布:女人从出生到衰老的90秒 揭开爱情真正的面 求爱,之后——摘自益西彭措堪布的《甘露妙法》 情爱真的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能给人们真实、永恒的安乐吗?实际上,从最初的求爱、中间的结合,直到最终的分离,人们品尝的只有酸苦的情爱之果。 首先在求爱阶段。 要博得女人的欢心,不付出沉重的代价是...

益西彭措堪布:人生的确就像一场梦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35.html
益西彭措堪布:人生的确就像一场梦 人生大多数时间都在贪嗔痴中度过,求解脱心很微弱,念佛也泛泛悠悠。到临终时念佛心提不起。被恶业病苦缠住。就万分危险了。所以,不能把解脱的希望放在临终。生前就要时刻求出离生死,求往生净土,不松懈地修法。 孟子说:“人人都可作尧舜。”荀子说:“这路上的人都可作大禹。”常...

益西彭措堪布:人在福祸快要来时观察他举动,决定能事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36.html
益西彭措堪布:人在福祸快要来时观察他举动,决定能事先知道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春秋时代的大夫看见人的言语动作,推测他的祸福,无不应验,这可以从《左传》、《国语》等众多的传记上看到。 有人问:言语、动作是当下外表的行为,祸福是未来的果报,怎么从外相能推...

益西彭措堪布:爱情真的如人们所想像的那样

https://jsl.com.cm/html/view/10637.html
益西彭措堪布:爱情真的如人们所想像的那样     爱情真的如人们所想像的那样,能给人真实、永恒的安乐吗?事实上,从最初的求爱、中间的结合,直到最终的分离,人们品尝的只有酸苦的情爱之果。   1、最初求爱之苦  首先在求爱的过程中,要博取对方的欢心,不付出沉重的代价是很困难的。不必说平民百姓,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