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互联网的思考

https://jsl.com.cm/html/view/21583.html
佛教与互联网的思考 佛教与互联网的思考         随着全球户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网络规模也不断扩大,网络技术推陈出新,网络资源和业务应用愈益丰富,信息交流更加快捷、高效。受互联网对全社会影响日益俱增的前提下,佛教文化、佛教思想及佛教的传播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互联网,作为...

灵山居士:佛教徒应该保持租房的心态

https://jsl.com.cm/html/view/21782.html
灵山居士:佛教徒应该保持租房的心态 灵山居士:佛教徒应该保持租房的心态 有时候我会收到一些比较特殊的信,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发信的人所关心的并不是释迦牟尼某句话应该如何理解之类的佛教问题,他们关心的是念什么咒可以让自己的老公不看其他女人,遇到鬼该怎么办,或者自己是否应该去买某支股票。还好...

余秋雨:佛教的四大魅力光芒四射

https://jsl.com.cm/html/view/22114.html
余秋雨:佛教的四大魅力光芒四射 余秋雨:佛教的四大魅力光芒四射   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固有门类相比,佛教究竟有哪一些特殊魅力吸引了广大中国人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在学术上很冒险,容易得罪很多传统的文化派别。但我还是想从存在方式上,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佛教的第一特殊魅力,在于对世间人生的集...

周叔迦:佛教信众的三重人格善人、修行人、明白人

https://jsl.com.cm/html/view/22168.html
周叔迦:佛教信众的三重人格善人、修行人、明白人   如何是佛教徒的标准人格呢?太简了不足以表示佛教徒博大的精神,太繁了在实行上难以兼顾。所以鄙人综集许多经论建立了佛教徒的三重人格。世间上其他宗教家,社会事业家,哲学家,政治家各各就他的事业不同都只需要一重人格,便可以立足于社会。佛教徒既然负有最伟大的...

佛教因果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https://jsl.com.cm/html/view/22226.html
佛教因果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编者按:因果报应论是佛教用以解释世界万有关系的基本理论。它认为世间一切存在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处于相互联系的因果链条之中,每个人的善恶行为必定会对自身的命运发生影响,召感相应的回报,善因生善果,恶因结恶果。佛陀开悟后逆观十二因缘,发现众生陷入生老病死、轮回不息的根源在于...

余秋雨:佛教的四大特殊魅力

https://jsl.com.cm/html/view/22244.html
余秋雨:佛教的四大特殊魅力 佛教的第一特殊魅力,在于对世间人生的集中关注、深入剖析     其他学说,也会关注到人生,但往往不集中,不深入,没说几句就“滑牙”了,或转移到别的他们认为更重要的问题上去了。它们始终认为,人生问题只有支撑着别的问题才有价值,没有单独研究的意义。     唯有佛教,决不...

南怀瑾: 佛教的布施学

https://jsl.com.cm/html/view/22257.html
南怀瑾: 佛教的布施学   【编者按】《佛教的布施学》,为南怀瑾先生1991年8月16日至21日在香港讲述《毗耶娑问经》的记录整理稿。时值中国华东发生特大水灾,南先生开讲这部系统阐述佛教布施原理的经典,尤具理论和现实上的指导意义。时过七年,长江流域和东北发生比1991年更为凶猛的水灾,全国佛教徒正发...

佛教空性与量子理论的当代对话

https://jsl.com.cm/html/view/22565.html
佛教空性与量子理论的当代对话 作者王萌(1965-)男,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与其他文化的相关研究。宗教与科学是人类社会中两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们的对话是处于分裂状态的人类文化寻求自我融合的一个必要途径。佛教文化作为传统的宗教文化形态之一,在与科学的对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观测数据再审“佛教生命科学观”

https://jsl.com.cm/html/view/22582.html
以观测数据再审“佛教生命科学观” 首先,对很多人来说,虽然不需要借助“科学”的方式来产生对于轮回的信心。但是,就整个时代的特色来说,非常需要。一是因为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二是因为现代人(尤其中国人)受现代教育熏陶,注重思辨,和传统文化的特色迥然不同。而知识分子是社会的栋梁,使知识分子信服,才能真正扭...

佛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

https://jsl.com.cm/html/view/22774.html
佛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 在我所遇到的各种学说中,包括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以及其余的宗教,没有一个能最终解决我的疑惑,而且愈研究愈觉得迷惑。在遇到了佛教后,我才找到了慈悲与智慧的究竟正道,在解除人类痛苦和博大精深方面,佛法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门学说,而且愈研究愈有兴趣。瑞士的德维兹教授也有同样的体验:“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