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sl.com.cm/html/view/18762.html
佛教徒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的确,我国有些人士,喜欢如此地批评佛教,因为他们见到佛教的僧尼,不能像俗人一样地所谓“敦伦”,他们在偏狭的家族观念及宗法思想之下,认为出家是大不孝的行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虽不是儒家的主要思想,然而,直到现代,仍有一些偏激的儒家学者,批评佛教是反孝的宗教。 其实,...
https://jsl.com.cm/html/view/18832.html
佛教信徒拜佛的功利心及正信的导入
编者按:李向平现任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曾有一个不完全的数据说“中国的佛教徒有两亿”,本文作者通过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来讨论中国人自己的信仰问题。中国人很少以直接面对的方式,来讨论自己的信仰问题。然而,中国人的信仰问题自1980年代...
https://jsl.com.cm/html/view/19000.html
灵山居士:佛教不拒载任何人
如果你熟悉早期的佛教历史,你会发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里,几乎有来自所有阶层的人。在佛陀证悟之后,很多人向佛陀问道,他们之中有性工作者,有屠夫,有猎人,有乞讨者,有学者,也有外道。当然,还有很多国家领导人。他们之中有的每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有的则拥有整个国家。他们怀着各种不同...
https://jsl.com.cm/html/view/19183.html
刘逢军:佛教与中医推荐的养生秘诀100条
佛教与中医推荐的养生秘诀100条 《作者刘逢军教授 他的医学理论是根据《黄帝内经》等为基础的道统中医》,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 一切药物对...
https://jsl.com.cm/html/view/19211.html
佛教徒如何面对口舌是非
佛教徒如何面对口舌是非
2009年06月22日 草根和尚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见解不同,对许多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当无法以体谅包容的心去看待时,便容易产生磨擦、互相批评,种种是非于焉产生。报纸经常报导父子、夫妻、朋友因为口角冲突而互相伤害,甚至杀害;言语伤人的力量可见一...
https://jsl.com.cm/html/view/19434.html
佛教家庭伦理观初探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二十一世纪的新人类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在一切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思想催化与作用下,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社会道德观念,正在不断地蜕化与演变。佛教——一种理智的宗教,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一如既往地为家庭的幸福与康宁,社会的安定与...
https://jsl.com.cm/html/view/19821.html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佛教的婚姻观
魏德东
中国民族报20040709第3版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族和阶级歧视。在佛教看来,婚姻的基础应当是当事者的...
https://jsl.com.cm/html/view/19889.html
尢智表居士:佛教科学观
佛教科学观 尢智表居士著序绪说一、佛教是纯理智的宗教二、佛教的研究精神三、佛教的平等观四、佛教的缘生观五、佛教的积极精神六、佛教的入世应用结论
序余自五十余年前始读欧美数理化工专科译籍,知此种知识实为今日立国要务,故汲汲以输入欧美新文化为事。又因受自然科学之暗示,认为一切宗...
https://jsl.com.cm/html/view/20036.html
余秋雨:佛教生命力的最终意义在何处?
导语: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的智者已经习惯于抬头谛听,发现那儿有一些完全不同于身旁各种响亮声浪的声音,真正牵连着大家的生命内层。正是这种谛听,渐渐引出了心境平和、气韵高华的佛教文明。本文作者余秋雨用用自己的一些切身体验来加以证明佛教在中国惊人的生命力。
我的家...
https://jsl.com.cm/html/view/20056.html
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吗?
佛教中是不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
不错,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论者,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晚近欧美倡行的“灵智学会”,他们研究的物件,也就是灵魂。以为人的作善作恶,死后的灵魂,便会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