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63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423.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63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八十四页:  疏【惟此念佛法门,三辈九品,悉皆度脱。彻上,则三心圆发,直入无生;彻下,则十念成功,亦生彼国。】  《弥陀经》不长,莲池大师的注解,古人赞叹称之为博大精深。《疏钞》讲一遍机会非常的难得,这是我们应当珍惜的。这一次...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62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424.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62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八十三页:  疏【如盲者,如来於逝多林中,演大华严,彼时上德声闻,身子目连等,如盲如聋。】  这是解释第六因缘所说「华藏如盲」这一句。『逝多林』就是只树给孤独园。这一段在华严第九会。说明大经不契小机,就是小根器的人不识货,显示...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61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425.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61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八十一页:  疏【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菩萨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极乐净佛土中。】  这个地方,大师引经来为我们证明。『菩萨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这一句《演义》里面有注解。...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60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426.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60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八十页:  疏【正定聚者,拣异邪定不定。】  这一段是给我们解释,菩萨要自行化他必须成就定力,定力在此地称为『正定聚』,底下大师给我们解释,禅定里面有正定、有邪定,不定就不必说了。什么叫做『邪定』?佛法里面讲定有许许多多种,凡...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59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427.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59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七十七页,这是别因缘里面第五个因缘,说明为什么初心菩萨要亲近如来:  玄义【五、勉进初心菩萨亲近如来者,初发心菩萨,大心虽建,胜忍未成,所谓弱羽止可缠枝,婴儿犹应傍母,入正定聚,亲彼世尊,方得忍证无生,终成佛果。】  首先我们...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58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428.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58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七十六页:  疏【如诸声闻,不见舍那神力,不与菩萨大会,以本不赞说十方佛刹清净功德故。】  这一段是大师引《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小乘人当时佛在世的时候,就局限於一个小的范围,所以佛很少给他们讲有他方世界、有十方诸佛,为什么?他...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57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429.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57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七十五页,这是讲到教起因缘第四段,第四个因缘:  玄义【四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滞。闻说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心不喜乐,故令回小向大,发意往生。】  这是第四个因缘,是特别对小乘人来说的。『二乘』就是声闻、...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56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430.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56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七十四页:  疏【若据平等法门,非垢非净,则欣厌无地,折摄何施。但今生死凡夫,迷心逐境,备历轮回,头出头没,甘心忍受,曾无一念省发奋励,求愿出离,而复遮其欣厌,欲令直悟自心,是犹田蛙井鲋,不与之水,而反责以冲霄,只益沈沦,於事...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55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431.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55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七十二页:  疏【得疾解脱者,智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中,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  这是大师引用《大智度论》里面一段公案,来说明灭罪解脱力量最大、效果最显著也...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54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432.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54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七十一页:  疏【得出轮回者,繇惑起业,繇业感报,往来六道,轮转无穷,依余法修,直至惑尽,始得出离。】  这些话都是佛在一切经论当中常常给我们讲到的,三界轮回是不容易出离的,如果我们不能超越,苦难就太多了。而且这些苦难生生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