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证法师:佛法初识(七)

https://jsl.com.cm/html/view/11649.html
明证法师:佛法初识(七) 佛法初识(七) 十二因缘(十二有支)有顺观、逆观两种观法。 我们先来看逆观十二因缘: “生死何从、何缘而有?”即以智慧观察所由:“从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缘;生从有起,有是生缘;有从取起,取是有缘;取从爱起,爱是取缘;爱从受起,受是爱缘;受从触起,触是受缘;触从六入起,六入是触...

明证法师:佛法初识(六)

https://jsl.com.cm/html/view/11650.html
明证法师:佛法初识(六) 佛法初识(六) 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1、肉眼,即平常人的眼。特点是看前不看后,太近太远、太大太小都看不见,没有光也看不见。而且不能穿越障碍,中间只是哪怕只隔一张纸,也看不见了。 2、天眼,即天人的眼睛,或具有天眼通的人所具有的眼。特点是没有以上所说的任何...

明证法师:佛法初识(五)

https://jsl.com.cm/html/view/11651.html
明证法师:佛法初识(五) 佛法初识(五) 六识在五种情况会断 : 1、睡眠无梦时会断。什么都不知道了。 2、闷绝时会断,如休克时、被全麻时、被打昏时。也什么都不知道了。 3、正死位会断。从完全失去任何知觉,身体渐渐冷透,到中阴身完全生起,这段时间叫正死位,大约八小时左右。 4、无论是进入无想定的人,...

明证法师:佛法初识(四)

https://jsl.com.cm/html/view/11652.html
明证法师:佛法初识(四) 佛法初识(四)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从这里开始讲五蕴与空的关系,讲为什么可以度一切苦厄的道理。先讲色蕴与空的关系。“空”是和“有”相对的概念。对于佛法所说的空和有,很多人都误解了。 有:就是指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世间法。然而这个有,只是假有,...

明证法师:佛法初识(三)

https://jsl.com.cm/html/view/11653.html
明证法师:佛法初识(三) 佛法初识(三) 百法:佛法把世间、出世间的一切法,概括为一百个法。这一百个法,前九十四个法是有为法,后六个是无为法。 有为法:就是有功能、有作用的法,比如水能喝、耳能听、识能分别等等。有为法依有漏无漏(漏是烦恼的异名),分为两种,即世间的有漏有为法和出世间的无漏有为法。所有...

明证法师:佛法初识(二)

https://jsl.com.cm/html/view/11654.html
明证法师:佛法初识(二) 佛法初识(二) 关于第七识: 第七识名叫末那识,在十八界中,就是意根。 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尘是: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此六识,以顺序,眼识是第一识,耳识是...

明证法师:佛法初识(一)

https://jsl.com.cm/html/view/11655.html
明证法师:佛法初识(一) 佛法初识 明证法师 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 南无:读作“拿摩”,皈依的意思。 偈:读作“记”,也叫颂,或偈颂,是一种类似于诗的体裁,一般四句为一偈,每句字数固定,但有四字、五字、六...

明证法师:如何将《金刚经》应用到生活中?

https://jsl.com.cm/html/view/11656.html
明证法师:如何将《金刚经》应用到生活中?   问:何将《金刚经》应用到生活中?  答:如果需要落实,就是你要知道,一切都是无我的,一切都是无相的,这个相它根本就不能独立,刹那,刹那变化,去哪里找相,相也没有,你要这样观察,放松自己的执着,断除自己的我见,注意我的遣词造句,我是很严格的,放松执着,这是...

明证法师:将恶缘转成善缘

https://jsl.com.cm/html/view/11657.html
明证法师:将恶缘转成善缘   时近傍晚,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雷声隆隆,天下起大雨。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止,“怎么办呢?”和尚着急四望,所幸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只好拔起脚步去求宿一宵,避避风雨。  庄园很大,守门的仆人见是个和尚敲门,问明来意,冷冷地说:“我家老爷向来和僧道无缘,你最好另...

明证法师:楞严经大致是在说什么?如何修楞严法门?

https://jsl.com.cm/html/view/11658.html
明证法师:楞严经大致是在说什么?如何修楞严法门?   《楞严经》大致是在说什么?如何修习楞严法门?  明证法师开示: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也是在讲开悟。这个还是要先找到真心,所以,七处征心,八还辨见。都在说这一个问题,就是要先明了妄心,妄心也是没有处所的,是找不到的,因为他不是个东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