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sl.com.cm/html/view/10524.html
益西彭措堪布:为何学佛人也多有堕落恶趣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最后这个“伪”字就是虚假的意思。)什么是虚伪的发心呢?就是“有罪不忏”:本来造了种种的罪业但是覆藏不发露不忏悔;“有过不除”:明明有这种过错,...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25.html
益西彭措堪布:一些关于观世音菩萨的问答
观世音大士证得耳根圆通,由此身心微妙周遍法界,一身即是无量身。①问:观世音菩萨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在,是什么形象?答:在分别心的境界里有住处、有时间以及有身体的形象。观世音菩萨是佛,他没有住处又无处不在,他没有固定的身体又能变现一切身相,他就像虚空一样,周遍一切...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27.html
益西彭措堪布:性是人类本能,不能压抑,需要开放吗?
本文出自益西彭措堪布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破除性解放之邪见——益西彭措堪布性解放主义者认为,以性是人类本能的缘故,不能压抑,需要开放。 回答:以凡是本能都需要开放的话,贪嗔痴是每一位凡夫的俱生烦恼,是本能,是否都需要开放呢?以生活中的经验可以...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28.html
益西彭措堪布:详解佛教因果报应法则的五个惊人秘密
益西彭措堪布:业的规律一 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 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并非神灵、强权或自然力等他...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29.html
益西彭措堪布:十黑业等流果之相及其修行
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三册第一、以杀生业会感得“寿量短促,多诸疾病”。譬如人间有些出胎即死,有些几岁得病夭折,有些以意外事故死亡,或者许多人身体不健康,有很多病,这都是杀业的果报。观察当今人类,在捕杀野生动物、宰杀家畜方面,杀业极为增上,照这种趋势下去,...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30.html
益西彭措堪布:善念恶念同样影响命运,对福德同样会产生加减
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对于邪淫的意乐(意乐,动机的意思——编者),有人会觉得: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实际上邪念一动,就是罪业。下面看《感应篇例证》中的例子:贵溪有位书生叫宋不吝,十五岁时入学,才学出众,但是屡次考试不中,他想自己一生没作过大恶事...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31.html
益西彭措堪布:功名随心转
我们抉择了身心世界的刹那性,就是抉择到一切由因缘造作的有为法都是刹那灭的体性。回到具体的现象上来,像功名、富贵、寿命,都是有为法,都是身心刹那性的显现。以功名来说,功名是以因缘造作的有为法,刹那生灭,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功名,而且它随着不同因缘会产生增减变化。怎样变呢?就...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32.html
益西彭措堪布:说话就是在心地上刻画,画的不好就会画出恶趣
有人想:我是生存在现代社栈岬南执耍训懒祷暗娜ɡ济挥新穑磕训牢也荒芫∏榈靥嘎壅巍⒄秸⒕谩⑻逵⑽囊盏鹊幕疤饴穑磕训琅笥阎洳荒芑ハ嗫嫘β穑空庑┒家刂疲鸱ㄕ媸遣蛔杂伞N裁匆庋聪拗莆颐悄兀/span> 回答是:在山道上开车,你会不会把车限制在...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33.html
益西彭措堪布:授取舍之道讲记(三)
智慧如目戒乃足,欲至增上定胜洲,离则独无行方便,常时并运此二分。这又是一个极重大的取舍之道。上师如意宝教导我们:凡是有智无戒或有戒无智的情况都应该舍掉。而要取的是一生当中任何时刻,都要“智戒两分联合并运”。平常我们讲到的见行不能脱离、解行要相应、智慧和方便双运等等...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34.html
益西彭措堪布关于学习正法的方法论
智海法师你好!以下短信是我送给佛友们的,望你能转发有缘,共受法益。谢谢! 像学习无常、苦空等这类的教法时,我们常常容易有几个偏差,即是:第一,简单的记住几个结论,就认为自己懂了,学会了。照理来说,这些结论都要借助道理,如理观察,才证明成立,才生起佛法上的认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