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sl.com.cm/html/view/10514.html
益西彭措堪布:佛像的真义与不敬果报
佛像的真义与不敬果报 选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三)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恭敬佛像之学处分三: 一、真实义;二、以公案说明不敬佛像之果报;三、应学恭敬 一、真实义 三种修行应学者。谓于佛像若塑若画,随好随丑,不应讥毁、置尘险处及押当等,不敬轻毁,皆当断除...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15.html
益西彭措堪布:布施的四种障碍及其对治法
布施的障碍,按照《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所说,略有四种:一、未串习;二、匮乏;三、耽著;四、未见大果。 第一障碍——未串习,即:菩萨虽然现有种种可布施的财物,但见乞者来时,内心却不乐于布施。 能对治此障碍者,即:菩萨应以智慧迅速了达,自己现在不喜欢布施...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16.html
益西彭措堪布:一切佛法圆融无碍
一切的佛法,都是佛陀教给我们对治烦恼、获得快乐的方法,因为众生有不同的根基,所以在层次上有深浅之分,但实际上目标、意趣互不相违,本自圆融。 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对我们有这样的教诫:“显密本圆融,愚执自他宗,圣法原一味,无偏应普弘。”但现在的人对待佛法的态度上不大严...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17.html
益西彭措堪布:是爱,还是交易?
若时不随顺,则都无所爱,尔时起贪爱,唯同于贸易。---中观四百论偈颂直解:若观察时,对于不随顺自己的孩子,则根本都不会有所谓的爱,因为这并不是自己贪爱之处的缘故。如果子女随顺了自己,那么这时对他们的贪爱也不合理,因为这种贪爱,实际上是对于子女随顺自己的酬报的贪爱。这就...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18.html
益西彭措堪布:行善积德念佛改过可以把恶业消去的福报找回
我们抉择了身心世界的刹那性,就是抉择到一切由因缘造作的有为法都是刹那灭的体性。回到具体的现象上来,像功名、富贵、寿命,都是有为法,都是身心刹那性的显现。以功名来说,功名是以因缘造作的有为法,刹那生灭,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功名,而且它随着...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19.html
益西彭措堪布:佛祖的神力到底有多大
佛陀相续具有无边智慧,如来身力等其余所有之力亦皆无上无比,故以十方三世何人亦不能夺,此即是“力无能屈”。对此,有将“力”解释为十力或身力,实际十力仅是以所缘划分而已,均为智慧之力,又不单指身力,亦定须包括神变等力。如来身力虽为广大无量,此处仅略作表示而说:佛祖的神...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20.html
益西彭措堪布:勿将人生捆绑在求财享乐之上
当今社会,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乐的基础,只有物质享受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由于这种观念在社会上大量传播渲染,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使得它在人们的意识里变得根深蒂固,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许多人除了追逐物质财富,根本不知道作为人还应有其他的人生...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21.html
益西彭措堪布:学佛人三不谤三不赞三不赞不谤
先讲一个故事:《杂譬喻经》上记载,以前有只甲鱼遭遇枯旱,湖水干涸,不能到达有食物的水池。这时有只大鹤来到旁边,甲鱼求它帮助,大鹤就把它衔住飞过都邑。甲鱼一直不肯沉默,不断地问:“这是什么?”这样大鹤就开口回答,刚一开口,甲鱼就坠落地上,被人们屠食。我们...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22.html
益西彭措堪布:如何对治诵经中的有口无心
前面讲了受持《普贤行愿品》的障碍——熟溜病(念熟了就随口溜,心不随文作意),今天就讲讲对治它的办法。第一个方法是要生庆幸心。要想:我多么幸运,得了这个人身,又远离了各种邪业,身体也没有大病,又遇到明师,听到了正法,现在修法的因缘全都具足了,这实在是难得。就像从...
https://jsl.com.cm/html/view/10523.html
益西彭措堪布:如何修福德必定可以全方面转变命运?
如果我们的眼光看得长远一些,就应当为未来着想,这一生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现世八法,而是为未来更广大地修持大乘道做好准备。 八因三缘,实际是修一个圆满的福德身,作为大乘利他的所依身,在寿命、相貌、出身、财富、威信、名声、根性、力量各方面都应当具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