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正知和正念两者缺一不可

https://jsl.com.cm/html/view/34785.html
嘎玛仁波切:正知和正念两者缺一不可   大象喝醉发酒疯,四处狂乱奔驰,就会伤害人,甚至踏死人。我们未被调伏的心就像狂象,而心在疯狂时,会伤害谁呢?首先会伤害自己,再伤害别人,所造成的灾难,甚至比疯狂的大象还严重。有了如驯兽师的正知,便能把心绑定在正法善行的正念绳索上,两者缺一不可。  外业障,是人们...

嘎玛仁波切:忏悔像拔草积福如种田

https://jsl.com.cm/html/view/34792.html
嘎玛仁波切:忏悔像拔草积福如种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在中国流传甚广,从而也让“忏悔业力”成为一部分人反省之后最想做的事。但并非只要去忏悔业力,福报就会来。忏悔,就像拔草,如果是肥沃的土地,却杂草丛生,就要想办法把杂草拔掉,这叫忏悔罪业。然后,在这片土地上播种,好好种你的庄稼,等待收获,...

嘎玛仁波切:一颗惭愧忏悔心

https://jsl.com.cm/html/view/34825.html
嘎玛仁波切:一颗惭愧忏悔心   提到忏悔,要依靠殊胜的对境,这就是“所依对治”。而一切对治力的关键,就是坚定不移的信心。  外在所依,比如佛法僧三宝的象征——佛塔、佛经、佛像。还有忏悔法门,如《三十五佛忏悔文》、《八十八佛忏悔文》,汉传佛教里还有修《慈悲三昧水忏》、《梁皇宝忏》等。或是每天清晨刚露出...

嘎玛仁波切:无论他是谁,只要还没有成佛,就有业障现前的时候

https://jsl.com.cm/html/view/34916.html
嘎玛仁波切:无论他是谁,只要还没有成佛,就有业障现前的时候   要让一个种子成熟,一定要付出很多努力。我们要礼敬殊胜的三宝,我们要跟随具德上师去系统闻思修佛法。上师们从几岁开始,几十年的时间去听闻、思维、实修佛法,才能将他们的真实经验和体会告诉弟子,指导弟子们学佛。  如何去跟随具德上师闻思修佛法?...

嘎玛仁波切:该业障现前的时候,还是会业障现前

https://jsl.com.cm/html/view/34951.html
嘎玛仁波切:该业障现前的时候,还是会业障现前   无论你学了多少天佛,念了多少天经,该业障现前的时候,还是会业障现前,这没什么不好,消业嘛!有些弟子学佛后,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却变得很奇怪,甚至有一点儿离谱。  有个弟子,发信息给我说,“上师,我学佛念经修了这么多年,怎么突然没有准备的就怀孕了?请上师帮...

嘎玛仁波切:业力“欠条”,因果业缘,从来不会放过谁

https://jsl.com.cm/html/view/34967.html
嘎玛仁波切:业力“欠条”,因果业缘,从来不会放过谁   业,也可分为引业和满业。引业:是牵引心识投胎的业,决定这一世生在哪一道里,又名牵引业、总报业。满业:是投胎之后,在一生里次第成熟的业,决定这一世的苦乐、寿命长短、贫富贵贱等种种差别果报,又名圆满业、别报业。而引业和满业的结合,决定了众生这一世的...

嘎玛仁波切:为什么要忏悔?

https://jsl.com.cm/html/view/34971.html
嘎玛仁波切:为什么要忏悔?   1 我们身体生病时,会找医生治病;心灵生病时,也应找心理医生。佛陀是大医王,他所教导的佛法可以医治心病,特别是对治现代医学难以觉察的业障之病。为什么要忏悔呢?因为在修行道上,罪障会障碍我们证悟心性。为了能让本具的心性光明能够显露,清净罪障就非常重要。  2 一个修行人...

嘎玛仁波切:别不信,只要在轮回,就会被业力“盘着玩儿”

https://jsl.com.cm/html/view/34974.html
嘎玛仁波切:别不信,只要在轮回,就会被业力“盘着玩儿”   导语:身处轮回,凡夫俗子的力量非常薄弱,如果是个虔诚的修行人,有诸佛菩萨上的护佑与加持,很多障碍违缘都是能跨过去的。如果毫无信仰或半信半疑,只凭自己那点儿得失的盘算,只能随着业力被盘着玩儿。唯有猛力忏悔,才能清净内外的业障。  很多人把遇到...

嘎玛仁波切:罪障是总称,可分为业障、烦恼障、所知障和习气障四种。

https://jsl.com.cm/html/view/35053.html
嘎玛仁波切:罪障是总称,可分为业障、烦恼障、所知障和习气障四种。   罪障是总称,可分为业障、烦恼障、所知障和习气障四种。这些会对解脱形成障碍,因此称为“障”。  一、业障:指自性罪和佛制罪  (1)自性罪:自性的意思,是说只要去做,本身就属于罪业。比如十不善和五无间罪等一切罪业,就是自性罪。不管是...

嘎玛仁波切:面对自身的恶业,要有说“对不起,我错了”的勇气

https://jsl.com.cm/html/view/35234.html
嘎玛仁波切:面对自身的恶业,要有说“对不起,我错了”的勇气   荟供,在藏传佛教里是一个特殊的法门,说得直白点,就是“供佛”。为什么叫“荟”呢?就是迎请所有十方一切诸佛菩萨,降临在我们这个坛城上面。  我们现在陈设的唐卡、佛像这些佛菩萨的象征,透过大家最虔诚的殷切祈请,希望佛菩萨的加持能融入坛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