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以观音反闻闻自性工夫,修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业

https://jsl.com.cm/html/view/28661.html
印光大师:以观音反闻闻自性工夫,修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业   净土则具信、愿、行三,便可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永出生死。悟证者顿登补处,未悟者亦证阿。所以华藏海众悉愿往生,宗、教知识同生净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恳心,故得感应道交,由是速成正觉。  为今之计,宜屏除禅录,专修净业。于一尘不染心中,持...

印光大师:永春重修东关桥观音灵感记(文白对照)

https://jsl.com.cm/html/view/28663.html
印光大师:永春重修东关桥观音灵感记(文白对照)   原文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慈悲广大,遍周尘刹,随类现身,寻声救苦,度脱众生。由是凡通衢要道,多建庙宇,以期往来之人,亲睹圣像,生恭敬心,庶可咸蒙慈覆耳。福建永春,古称桃源,山川秀丽,民俗淳朴。邑东十里,地名东关,与泉州南安毗连,有溪横其间,宽若...

印光大师:岂观世音菩萨唯在普陀,不遍界以应感乎哉?

https://jsl.com.cm/html/view/28664.html
印光大师:岂观世音菩萨唯在普陀,不遍界以应感乎哉?   普陀已来过几次,当在家息心念佛,不可常来。来则旷功、费日、耗财,于己、于他均无利益。未曾来过,一瞻菩萨道场则可。已经来过,便可在家供养、恭敬、礼拜。岂菩萨唯在普陀,不遍界以应感乎哉?观音菩萨常在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处,显大神通,演说妙法。无奈众生迷...

印光大师:念观音菩萨名号的利益(六)

https://jsl.com.cm/html/view/28723.html
印光大师:念观音菩萨名号的利益(六)   (六)劝修净业永离众苦  ●人生世间,具足八苦。纵生天上,难免五衰。唯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人命无常,速如电光。大限到来,各不相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于此犹不惺悟,力修净业,则与木石无情,同一生...

印光大师:念观音菩萨名号的利益(五)

https://jsl.com.cm/html/view/28724.html
印光大师:念观音菩萨名号的利益(五)   (五)示念观音得益之法  ●能发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诚恳切念观世音,念念无间,决定得蒙慈护,不致有何危险。倘仍存不善之心,虽能称念,不过略种未来善根,不得现时感应。以佛菩萨,皆是成就人之善念,绝不成就人之恶念。若不发心改过迁善,妄欲以念佛菩萨名号,冀己...

印光大师:念观音菩萨名号的利益(四)

https://jsl.com.cm/html/view/28725.html
印光大师:念观音菩萨名号的利益(四)   (四)劝念佛人兼念观音  ●至于念佛也好,念观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种闲计校。光以末劫苦重,观音悲深,故每令人兼念,以期速获慈护也。然念佛亦非无感通,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观音也。专兼均可,佛亦曾令人念,故知了无妨碍也。若念弥陀求生西方,又念药师求生东方,则不可。弥...

印光大师:念观音菩萨名号的利益(三)

https://jsl.com.cm/html/view/28726.html
印光大师:念观音菩萨名号的利益(三)   (三)劝女人临产念观音  ●又女人临产,必须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定不会难产。即难产将死,令彼念,则即刻便可安然而生。此话要与一切人说,使其悉知。则世间便无难产,及因难产而母子俱死之事。(文钞三编卷二·复杨宗慎居士书)  ●女子能从小即念佛,后来决定不发...

印光大师:念观音菩萨名号的利益(二)

https://jsl.com.cm/html/view/28727.html
印光大师:念观音菩萨名号的利益(二)   (二)劝身患病苦念观音  ●凡极难医之病,均以念观音为治。果虔诚,必有奇效。(文钞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观音大士,唯以寻声救苦为事。从古至今,其蒙感应而离苦恼者,何止百千万亿也。而载籍所传,乃亿万中略见一二而已。(增广文钞·致谛闲法师问疾书)  ●病...

印光大师:念观音菩萨名号的利益(一)

https://jsl.com.cm/html/view/28728.html
印光大师:念观音菩萨名号的利益(一)   大师简介:印光大师,俗姓赵,陕西合阳人,近代著名净土高僧,净土宗第十三祖。少习儒学,受韩愈、欧阳修等大儒辟佛思想影响,曾力排佛教。后因病困多年,继而猛醒,皈依佛法。  年二十一岁,至终南山随莲华洞寺道纯和尚出家。翌年,从印海定公律师受具足戒。日夜念佛,专心净...

印光大师:普劝同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https://jsl.com.cm/html/view/28735.html
印光大师:普劝同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故复于十方世界,现菩萨及人天凡圣等身,以施无畏,而垂济度。  《普门品》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不但现有情身,即山河、船筏、桥梁、道路、药草、树木、楼台、殿阁,亦随机现,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