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戒是世上最胜庄严具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73.html
益西彭措堪布:戒是世上最胜庄严具   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六)  我们要透过观察,认识到戒是最胜庄严具,无数倍超过世间饰品,由此才会珍爱戒、以戒为庄严。有了爱戒之心,就会好好守持净戒。  可以观察:  适合的有情种类:外在饰品并不适合所有种类的人佩戴,人的体形、相貌、气质有很多差别,某类人佩...

益西彭措堪布:把宽广的人生钉在求财享乐的一角上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74.html
益西彭措堪布:把宽广的人生钉在求财享乐的一角上   当今社会,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乐的基础,只有物质享受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由于这种观念在社会上大量传播渲染,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使得它在人们的意识里变得根深蒂固,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许多人除了追逐物质财富,根本不知道作为人还应有...

益西彭措堪布:为何藏地随处可见悬挂的经幡?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75.html
益西彭措堪布:为何藏地随处可见悬挂的经幡?     经幡  我们都知道,所有加持之中,代表诸佛智慧心体并经诸佛强力加持的佛菩萨的经咒,加持力最大。这个世界由地、水、火、风、空组成,而地、水、火、风、空,均可用来发挥佛经和咒语的加持。  经旗、嘛呢刻石等,也就是为此而出现世间的。从古到今,它们默默无言...

益西彭措堪布:恶口伤人的果报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76.html
益西彭措堪布:恶口伤人的果报   恶语伤人时人们一般会拿直爽作挡箭牌:“我很直爽,我有什么说什么。”  这个问题很严重,如果有什么就能说什么,天下凡夫都是有过失、有缺憾的,是否以直爽,从今天至未来际,把每个人的过失都应揪出来恶骂一遍呢?  三界凡夫都是业障病人,对待病人的方式是要去悲悯疗治,而不是对...

益西彭措堪布:三界众生的命运哪个不悲惨呢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77.html
益西彭措堪布:三界众生的命运哪个不悲惨呢   有人问:有情的相貌、寿命、受用等千差万别,岂能无差别?  答:譬如,水有咸、淡、香、臭等差别,但又同是湿性,所以差别中有平等,别相中有共相。同样,众生千差万别,但都在生死流转中。  蒙古王成吉思汗召集天下方士询问不死之法,答案是没有。帝释天临终五衰相现,...

益西彭措堪布:放生是延寿治病的妙方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78.html
益西彭措堪布:放生是延寿治病的妙方   《杂宝藏经》中记载,过去有个沙弥,承事一位长老。长老观察到沙弥还有七天寿命,就让他回家去看望母亲,临别的时候嘱咐他:到第八天再回来,意思是让他在家里命终。没想到沙弥第八天回来了,师父觉得很奇怪,就入定观察,原来小沙弥在回家的路上见到一群蚂蚁困在水中,他做了一个...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十五)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79.html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十五)   往生王臣  晋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人。少孤,事母孝,善老庄言,不委蛇于时俗。初为府参军,公卿先后引荐,皆力辞。  晋朝刘程之,彭城人。小时候父亲去世,侍奉母亲很孝顺。他擅长老庄的学说,不和时流同流合污。最初担任政府的参军。王公大臣先后引荐他做官,都坚决辞谢。...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十四)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80.html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十四)   清实贤(莲宗十一祖),字思齐,号省庵,常熟时氏子也。自少不茹荤。出家后,参念佛者是谁,有省。曰,吾梦觉矣。掩关真寂寺,三年,昼览藏文,晚课佛号。诣山礼阿育王塔,尝以佛涅日,大合缁白,广修供养。燃指佛前,发四十八大愿,卒感舍利放光。作劝发菩提心文,以激厉四众,...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十三)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81.html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十三)   清行策(莲宗十祖),字截流,姓蒋。父全昌,宜兴老儒也,与憨山清公为友。憨山既示寂之三年,为天启六年,一夕,全昌梦憨山入室而生子,因名之曰梦憨。及长,父母相继逝,发出世志。年二十三,投武林理安寺箬庵问公出家。胁不至席者五年,顿彻法原。  清朝行策(莲宗十祖),...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十二)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82.html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十二)   道枢,仁和人。通天台教,笃志净业,不亲世缘。  清朝道枢,仁和人。精通天台教法,兼修净业。对世间因缘很疏淡。  顺治十二年,梦偕神僧登玉屏峰顶。明年六月,微疾。二十六日,早起,语众曰,吾夜梦神僧来迓,岂即昔之登玉屏峰者耶。人静时,忽见幡盖盈空,莲华布地。即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