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佛教里讲的的授记观念是什么?

https://jsl.com.cm/html/view/8005.html
圣严法师:佛教里讲的的授记观念是什么?   圣严法师  授记(ryakarana)是佛教的专有名词,是十二部经的一种,它的意思是预告,是佛对于已发心的众生,预告其必将成佛者。本来在帝王制的时代,国王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多半会被预定为王位的继承者,在宣告其继承的法定地位之时,也称为授记;而且,在印度需要...

圣严法师:佛教相信忏悔吗?

https://jsl.com.cm/html/view/8010.html
圣严法师:佛教相信忏悔吗?   问:佛教相信忏悔吗?  圣严法师答:是的,佛教确切地相信忏悔的功能。  佛教相信,除了重大的如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妄称自己是圣人)等的已遂罪,必须随业受报之外,其他的未遂罪,以及过失犯戒与威仪犯戒等罪业,均可依照佛所规定的方法忏悔。  忏悔的作用,是在毫不容情地...

圣严法师:阎王是谁?佛教相信阎王吗?

https://jsl.com.cm/html/view/8016.html
圣严法师:阎王是谁?佛教相信阎王吗?   圣严法师:  从大体上说,佛教是相信有阎王的,因为,在许多的佛经中,都可见到阎王的记载(例如《中阿含经》卷一二天使经)。  但是,阎王并不是佛教首先发现的,佛教只是接受了印度古宗教的观念而加以佛教化的。  在印度的古吠陀中,将宇宙分为天、空、地的三界,天界有...

圣严法师:佛教超度死者亡灵真相是什么?

https://jsl.com.cm/html/view/8018.html
圣严法师:佛教超度死者亡灵真相是什么?   问:清明节那一天有很多习俗,当然仍以祭奠已故亲人为主。说起祭奠亡故亲人,往往又与佛教超度亡魂紧密相连。佛教宣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生前造什么业,往往决定死后投生去处。如此看来,一个人投生于何处主要由自己决定。但为何有诵经超度之说?对于已故之人,诵经超度对他...

圣严法师:佛教中常说的看破红尘是什么意思?

https://jsl.com.cm/html/view/8033.html
圣严法师:佛教中常说的看破红尘是什么意思?   编者按:看破红尘,这个成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出现多来自影视文化,那么你真的了解它的意思吗?在佛教中,看破红尘又是怎样一种超然物外精神?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它的意思是形容...

圣严法师:佛教常说的“五眼”是什么意思?

https://jsl.com.cm/html/view/8046.html
圣严法师:佛教常说的“五眼”是什么意思?   圣严法师  我们从某些佛教图像中,可以看到脸部有出现三只眼的情况;也就是在两眼之间的眉心处,另开一眼。事实上,人类不可能有三只肉眼,所谓的第三眼,只是象征;也就是在一对肉眼之外,另有心眼。心眼的意义有深有浅,浅的指普通人的思想活动,深的就要讲到五眼了。五...

圣严法师:佛教对神秘现象怎么看

https://jsl.com.cm/html/view/8047.html
圣严法师:佛教对神秘现象怎么看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仍非常迷惑而不可知、不可捉摸,认为其无,实际是有;认为其有,难得采证。至于宗教徒,不论是什么层次,只要信之虔诚,行之得法,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应和通灵的经验...

圣严法师:佛教怎么看待神通?鬼神附体不是佛门神通

https://jsl.com.cm/html/view/8067.html
圣严法师:佛教怎么看待神通?鬼神附体不是佛门神通   圣严法师  佛教对神通、异能看法如何?佛教承认有神通的事实,凡夫可得五通,出世的圣人有六通,佛有三明六通。  所谓五通,一、能知过去世,叫宿命通;二、能知未来世及现在的远处和细微处,叫天眼通;三、能知他人的心念活动,叫他心通;四、能用耳朵听无远弗...

佛教徒的责任就是让世人了知佛法

https://jsl.com.cm/html/view/8318.html
佛教徒的责任就是让世人了知佛法 解脱生死的确是身为佛教徒,无论出家在家都应慎重面对的根本大事。此语并非表示佛教徒是出世的、是逃避社会责任的;相反的,身为一个佛教徒,更应该作为表率,尽心尽力去,一般公民所应承担的种种责任义务。但是,既然要从佛教立场来谈.宗教所能发挥的功能性及价值自与一般人的“责任义务...

佛教的财富观

https://jsl.com.cm/html/view/8338.html
佛教的财富观 ◎佛教处理财富的方法1.《心地观经.厌舍品》将财富四分法为:一、一分财宝,常求息利,以赡家业。二、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须。三、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四、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2.在《大宝积经.善顺菩萨会》以波斯匿王为例,说明财富的处理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一、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