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种善根、结善缘,这样的人命运错不了

https://jsl.com.cm/html/view/13085.html
达真堪布:种善根、结善缘,这样的人命运错不了   *种善根、结善缘,这样的人命运错不了,将来肯定能获得安乐。  *所谓亲近上师、依止上师,并不是要经常和上师见面、聊天,而是要谛听他传讲的佛法,按传承的要求次第学修。在这个年代,亲近上师、依止上师是无有障碍的。  *大家听闻佛法的时候,能对号入座,能发...

达真堪布:抓住一切磨练自己的机会

https://jsl.com.cm/html/view/13086.html
达真堪布:抓住一切磨练自己的机会   若是我们自己有定力,有智慧的话,家亲眷属、怨敌仇人是在帮我们消业还债。这个债早晚都要还,债还清了也是一种解脱。你往昔造的业就在你的相续里,迟早都要成熟。现在他是帮你显现这样的业力,就等于帮你消除了这些业障。  再者,如果没有这些怨敌仇人,我们怎么修忍辱,怎么修自...

达真堪布:若是这样,你就有功德和福报了

https://jsl.com.cm/html/view/13087.html
达真堪布:若是这样,你就有功德和福报了   今世所遭受的痛苦和磨难,都是自己往昔所造恶业的果报。你不仅对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没有任何的羞愧和忏悔心,反而还怨天尤人,甚至跟这些有善根、福德的人攀比、斗诤,这样做实不应当。  他人得到了荣誉,那是他自己修来的福报;他人修行有所成就,获得很多人恭敬、供养,那...

达真堪布:为什么受持戒律这么重要?

https://jsl.com.cm/html/view/13088.html
达真堪布:为什么受持戒律这么重要?   学佛人受持戒律很重要,我们的实修中心和山下小组都要严格遵守戒律,清净就从戒律中来。在山上,在实修中心,大家都严格受持戒律,道场自然就清净。我建道场,建僧团,始终强调戒律,对于山下的小组也同样的要求,只要严格遵守戒律,小组自然就清净了,有正知正见的人都会被吸引的...

达真堪布: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https://jsl.com.cm/html/view/13089.html
达真堪布: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这些怨敌从施主那里获得一些受用、利益,或者他没有得到,那些受用仍然在施主家里,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你而言,都没有什么利害啊!  如果他们得到了利养,和你没有什么瓜葛;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利养,也和你也没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要因此而不高兴或者高兴呢?扪心自问:若他得到了这...

达真堪布:这就是嫉妒心

https://jsl.com.cm/html/view/13090.html
达真堪布:这就是嫉妒心   既然如此,当有情众生今天自己能够获得安乐时,我们为什么不高兴呢?  众生不需要我们帮助,而自己获得了安乐,或是由其他众生给他们带来了安乐,我们为什么不高兴,甚至还嫉妒呢?这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进入大乘佛门,还没有真正发出菩提心。  作为大乘佛子,无论众生与我们是否有关系,对...

达真堪布:有什么能力都不如有这个能力

https://jsl.com.cm/html/view/13091.html
达真堪布:有什么能力都不如有这个能力   *征服自己的内心,战胜自己的烦恼——有什么能力都不如有这个能力。  *精进的时候精进得不得了,懈怠的时候懈怠得不得了,这样断断续续地修行,是没有串习力的。没有串习力也就没有对治力,对治不了烦恼。  *不随喜有功德的人,只随喜有福报的人,这其实是一种贪心。  ...

达真堪布:禅定离不开戒律和智慧

https://jsl.com.cm/html/view/13092.html
达真堪布:禅定离不开戒律和智慧   现代社会流行灵修班,提倡开发灵性潜能,世间人也包括有些学佛人,都特别喜欢冥想,即修禅,但若是没有戒学和慧学,只靠禅定是不可能的圆满的。  末法时期,世人都不肯用功,坐下来冥想一会儿,粗大的烦恼分别念稍微停息了一会儿,就感觉很好很舒服,其实这都不算什么,是平时太散乱...

达真堪布:请僧众为我们祈福,有什么作用?

https://jsl.com.cm/html/view/13093.html
达真堪布:请僧众为我们祈福,有什么作用?   问:对上师三宝没有具足的信心,而且自己也没有发出真实的慈悲心,做护法专场和火施专场能否收获效果?  上师回答:肯定能得到利益。做祈福,做任何善事,这样的动机、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善根,同时也是在积累资粮。无论是祈祷僧众,还是祈请三宝,有信心就有加持,信心有多...

达真堪布:该自信的时候不自信

https://jsl.com.cm/html/view/13094.html
达真堪布:该自信的时候不自信   有些人总是妄自菲薄,觉得佛太伟大了,上师境界太高了,自己肯定不行,不可能成为佛那样功德圆满的人,不可能跟上师一样,达到那样的境界……不能这样想,这是一种懈怠并缺乏自信的表现。从自信清净的角度讲,我们和佛,和上师都是平等的,差别在于,佛、上师的断证功德已经圆满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