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35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269.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35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十四页:  疏【问:何故不咎钝人,反抑利者。】  大师为我们解释以后,或许有人心里怀疑,为什么不责备中下根性的人,而特别责备上根利智的人?『咎』是责备的意思。前面讲到狂慧、顽虚,这些都是现在所谓聪明智慧的人。说聪明可以,说智...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34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270.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34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十二页。  《弥陀疏钞》是一部大经,这个经文虽然不长,莲池大师将他一生修学的心得,都在这一本经里面发挥出来了。不仅如此,我们从《疏钞》的内容去看,他老人家实际上将世出世间法完全贯摄在这部经典之中。所以益大师赞叹它博大精深,这...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33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271.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33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十一页,序文第三大段「感时」,这一段也分三小段,请看序文:  序【奈何守愚之辈,著事而理无闻;小慧之流,执理而事遂废。著事而迷理,类蒙童读古圣之书;执理而遗事,比贫士获豪家之券。】  前面两句是法说,后两句是比喻,我们一看就...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32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272.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32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十面第四行:  ◎【四、广显持名所被】  序【此则理之一心,全归上智,亦复通乎事相,曲为钝根。】  这一科是第二大段「别赞」,有四个中段,这是末后一段,说出持名念佛所包括的根性。净土法门里面常说「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一段...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31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273.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31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十八页:  疏【故知终日念佛,终日念心,炽然往生,寂然无往矣。】  从这一句开始,在这个前面讲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一段的意思非常重要,我们仔细的来观察,就知道自己念佛功夫之所以不能成就,原因就在这个地方。这一节注疏,《...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30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274.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30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十七页:  序【盖繇念空真念。生入无生。念佛即是念心。】  昨天我们讲了这三句,今天再继续看底下这段一文:  序【生彼不离生此。心佛众生一体。中流两岸不居。故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这一段总结含义非常的深广,我们应当要特...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9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275.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9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十七页:  序【盖繇念空真念。生入无生。念佛即是念心。生彼不离生此。心佛众生一体。中流两岸不居。故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大师在这段序文里面将这部《弥陀经》赞叹到无以复加,我们读到这些文字可以说没有不受感动的。这个地方总...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8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276.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8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十五页:  ◎【二果证】  序【乃知匪离跬步。宝池涌四色之华。不出户庭。金地七重之树。处处弥陀说法。时时莲蕊化生。珍禽与庶鸟偕音。琼院共茆堂并彩。】  这一段文里面有四个小段,第一段就是前面的两句,已经介绍过了。今天我们看第...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7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277.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7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十四页:  疏【故永明谓有人数息,觉观不休,念佛称名,即破觉观,此其验也。休之又休,穷其源本,故云究极。至於一心不乱,是为成就念佛三昧。】  数息与觉观,昨天介绍过了。  演【休之又休,即所谓精进更精进,放下又放下也。】  ...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6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37278.html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6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十三页:  ◎【二究明利益】  这一段分三个小段,第一段讲因成。  ◎【初因成】  序【从兹而万虑咸休,究极乎一心不乱。】  这两句经文就是一段,这个文是接著前面而来的。前面一大段是说明在修行上是以净土为指归,而净土法门当中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