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二)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41.html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二)   (二)远离外道损减智慧的邪业  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  这里,损减智慧是指心落在世间的分别见中。“不应”是指合和汤药、看相、占卜、观星宿、推算等都是以邪心求利益,不了达真实的因缘法,所以一并遮止。  以“合和汤药”来说,邪...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三)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42.html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三)   三明戒能生诸功德  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  意思是,戒体只是一种,所谓的无作戒体;而戒相很多,所谓的五篇七聚。这里只举平常最易犯的来说,因此是“略说戒相”。  戒是随顺解脱的根本,所以叫做“波罗提...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四)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43.html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四)   这节课再补充讲解有关“根放逸苦对治”的内容。  经上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位比丘修了12年都没成就。有一次佛见度他的时机到了,就化成一位比丘和他结伴修行。  这一天夜晚,月亮很圆、很亮。河边树下的水里钻出一只乌龟。乌龟往前爬,那边来了一只野干,很饥饿,跑过来要吃乌...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五)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44.html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五)   二欲放逸苦对治  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  看起来是五根在不断地缘着五尘放逸,其实操纵者是里面的心。心好比骑马的人,五根好比马,受心的驱使,马才东南西北到处奔驰。所以,要从根本上制止五根放逸,就一定要制服自己的心。  我们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心...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六)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45.html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六)   检查内在的见解系统  我们最基本的见是因果见,如果有这样一个见,它就有力量抓住你的心,成为你内在真正的眼睛。你做什么事作权衡的时候,这个见它起作用。我该不该做,是心里的正见指导我,而这条正见会按照因果律来看:这个是好吗?是坏吗?将来得好果报还是坏果报?有利益还是...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七)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46.html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七)   二多食苦对治  这里要明确所对治的是饮食过量的苦。它会增长烦恼业障,会障碍三昧,所以要认真对治。  如何对治?方法是观察饮食过量的过患。以前没有修道,生活都是在迷乱当中,修行之后要懂得哪些生活方式和修道不相应。要检点出来,一一改正。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放任烦恼而生活...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八)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47.html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八)   三对治灭烦恼法要三:初恚烦恼障对治;二贡高烦恼障对治;三谄曲烦恼障对治。  今初  以下经文是世尊教授我们对治嗔恚的法要。(一)首先教诫遇到任何怨害,都要摄护自心,不起嗔恨;(二)教导如何策励自心修持安忍;(三)指出嗔恚的过患,教诫对治;(四)教导行者观察道、俗...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九)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48.html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九)   二明不共世间法要,谓成就出世间大人功德也。文分为八:初无求功德;二知足功德;三远离功德;四不疲倦功德;五不忘念功德;六禅定功德;七智慧功德;八毕竟功德。  不共世间法要,就是指在自己身上成就出世间的大人功德,包括从“无求”到“毕竟”八种功德。  今初  汝等比丘...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十)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49.html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十)   三远离功德  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  欲求寂静无为的安乐,首先要远离愦闹。处在愦闹当中受各种染污因缘的影响,没办法专心学法修行,所以首先要远离愦闹,独处闲居。  “独处”,就不与世俗的人、事来往。首先把自己...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十一)

https://jsl.com.cm/html/view/10450.html
益西彭措堪布:佛遗教经讲记(十一)   七智慧功德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则无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若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  “若有智慧,则无贪著”这是指智慧能破除执著。也就是以智慧照见世俗现相一切皆空,不著于世俗的幻相;再者“因妄而显真”,妄既然本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