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sl.com.cm/html/view/14994.html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七
问:如何领悟生活中的佛法呢? 答:首先要学习佛法,具备佛法的智慧,才能发现并领悟生活中的佛法。 问:如何才能找到善知识? 答:首先,是了解作为善知识的标准;同时,自己也要具备作为弟子的品质。只有当弟子相成熟的时候,善知识才会出现。 问:经常听到一句话,“你不要太...
https://jsl.com.cm/html/view/14995.html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六
问:如何放下心中的苦? 答:检讨痛苦产生的因,不再重蹈覆辙。对已经发生的,接纳它,解决它。 问:生活中的幸福、快乐、痛苦、磨难都是生命的意义吗?到底应该怎样活着才能不虚度此生? 答:幸福、快乐、痛苦、磨难,只是生活的经验。如果能从这些经验中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使之成为...
https://jsl.com.cm/html/view/14996.html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五
问:如何化压力为动力? 答:人为什么要有压力呢?如果你觉得有意义,自然就有动力;如果你觉得没有意义,就不要把自己套进去。 问:我总在纠结舍与得。有时舍了往往看不到结果,就对“舍”这个字越来越怀疑。我的困惑是,为什么那些不怎么“舍”的人往往得到的比我多? 答:用无所得...
https://jsl.com.cm/html/view/14997.html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四
问:如何控制起心动念? 答:了解心行运作规律,加强对心的训练,保持正念和观照。 问:怎么和自己的欲望作斗争? 答:看一看,这颗充满渴求的心到底是什么? 问:怎样培养无量的心胸? 答:不断弱化我执,可以打开心胸。此外,可以学习普贤菩萨的大愿,他的每个愿在空间上是...
https://jsl.com.cm/html/view/14998.html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三
问:怎样区分真正的善缘和违缘?是用心眼识去感知吗?但心眼识也会欺骗我们! 答:以佛法为标准,明辨是非善恶,就知道如何区分是真正的善缘,还是带着“善缘”包装的违缘。但从修行来说,不论善缘还是违缘,都能成为修行的增上缘,关键是你能善加利用。 问:话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https://jsl.com.cm/html/view/14999.html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二
问:明知该放下,但是总放不下应该怎么办? 答:因为你的心还不听话。一方面需要通过闻思真正改变观念,真正看破,一方面需要通过禅修来训练你的心。 问:我想实修,是不是得有老师指导? 答:如果想要实修,的确需要有老师指导,否则很容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问:人生最...
https://jsl.com.cm/html/view/15000.html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一
问:佛家常求心无一物,但对世间的无欲无求让我觉得生活就没意义了,和草木无异,请指点。 答:心无一物,是心不粘著于外物,保有内心的宁静和空灵,但还要以智慧观照一切,明辨是非,同时以慈悲心利益众生,绝非草木般没有知觉。 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上众说纷纭的修行方法? 答...
https://jsl.com.cm/html/view/15289.html
济群法师:既然“心即是佛”,为何我们还要学佛?
问:何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学佛?答:虽然“心即是佛”,但我们目前的生命现状是不是佛?佛陀已彻底断除一切无明烦恼,我们断除了吗?佛陀已通达宇宙人生一切真理,我们通达了吗?“心即是佛”是代表生命某个层面所具有的内涵,并非一切。现实中,我们仍是...
https://jsl.com.cm/html/view/15333.html
济群法师:出家要有什么条件
问:出家要有什么条件?济群法师答:关键是你的认识,如果你觉得出家是人生的最佳选择,只有走这条路,人生才会过得有意义,具有这种观念是选择出家的最基本条件。如果你还没有形成这种认识,暂时先不要出家。另外,家里的关系要处理好。佛经里讲,父母不听,不得出家。但这却不是原则性的,历...
https://jsl.com.cm/html/view/15432.html
济群法师:劝重症患者看破生死显得冷漠无情吗?
佛陀看望重病比丘(图片来源:资料图片)问:若友人病重濒死,以佛法观点劝他看破生死,不会显得冷漠无情吗?答:面对病人,首先要以感同身受的慈悲,切实体会对方的身心之苦,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进行说教。此外,本着悲心开导他人也有两种方式,一是和他一起哭、一起悲叹,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