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咒语(般若无尽藏真言)

https://jsl.com.cm/html/view/2176.html
金刚经咒语(般若无尽藏真言)   那摩把嘎瓦帝,(八喇)(佳那)八喇密答耶,唵那答帝答,依礼悉,依礼悉,米礼悉,米礼悉,彼那阳,彼那阳。那摩把嘎瓦帝,(八喇)(达地阳)(八喇)帝,依哩帝,依哩帝,密哩帝,密哩帝,舒哩帝,舒哩帝,乌舒哩乌舒哩,部育耶,部育耶莎哈。      【功德】  佛言:此...

读心经2万遍,金刚经600遍和关于找工作的一点感想

https://jsl.com.cm/html/view/3381.html
读心经2万遍,金刚经600遍和关于找工作的一点感想   到今天为止, 我读诵,背诵《心经》2 万遍,《金刚经》600 遍了; 觉得有很多话不吐不快。  我知道一定有很多师兄会想知道我得到什么感应没有?感应当然是有的:我和我老公近7年都没有工作,可是,在我们落地Canada 两周后,我们都先后找到了工...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序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https://jsl.com.cm/html/view/6485.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序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今天要讲的是金刚经,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金刚经是佛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他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

宣化上人:金刚经节选—菩萨无住相布施

https://jsl.com.cm/html/view/6515.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宣化上人:金刚经节选—菩萨无住相布施     “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说:“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菩萨,不执著这个相来作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他这个福德,也就像,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这个虚空不可思量那样的多。如果你要是住相布施呢?住相布施,就有所穷尽,而不...

圣严法师:金刚经讲记

https://jsl.com.cm/html/view/7824.html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圣严法师:金刚经讲记 >《金刚经讲记》自序 绪言-介绍《金刚经》 一、《金刚经》的地位-诸经中之最高 (一)从有我的烦恼,到无我的解脱 (二)从现实的生命,知究竟的存在 (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我无相,功德无量 二、《金刚经》的目的-广度一切众生 (一)不住于相而行布施 ...

圣一法师:金刚经浅易

https://jsl.com.cm/html/view/9376.html
圣一法师:金刚经浅易   金刚经浅易  圣一法师 主讲  弟子衍轮 辑录  各位善知识:  今日大好因缘,与各位大德研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在今天末法时代,能够深入研究三世诸佛的妙理,的确是因缘难逢难遇,本人非常高兴,亦非常乐意与共。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此乃经题之文,金刚是譬喻,般若波罗蜜是法...

梦斋山人:金刚经问答录

https://jsl.com.cm/html/view/17518.html
梦斋山人:金刚经问答录   问:金刚经言: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请问何谓平等?何谓差别?为何圣贤要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答: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切事修皆是造作,乃有为法,故所有法门皆是方便。如佛言黄叶止小儿啼。因为我们本自圆满俱足,无欠无余,自性无生无灭,菩提不由修得。但我们在六道...

黄念祖居士:金刚经一滴

https://jsl.com.cm/html/view/19981.html
黄念祖居士:金刚经一滴 金刚经一滴 以一九八七年在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一、小引   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我们在华盛顿一起研究释迦牟尼佛的遗教,今天这一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我很快要回...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之爱布施的菩萨

https://jsl.com.cm/html/view/25034.html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之爱布施的菩萨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金刚经另外有一个特点,除了教授法特殊以外,还有个特点,就是佛善于推销;就像西门町百货公司的推销员一样,自己在那边吹喇叭就卖起来。当年在上海、杭州、山东...

方广教授:《金刚经赞》研究序

https://jsl.com.cm/html/view/25808.html
方广教授:《金刚经赞》研究序 《金刚经赞》研究序 序 方广 达照是1998年中国佛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按照中国佛学院的安排,1998年秋季起跟从我学习研究生课程,专攻佛教文献学。我与达照,名为师生,实际上可说是忘年交。从达照身上,我看到解行相应的僧人风范,也看到中国佛教的希望。 本书是达照研究生毕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