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了凡四训》?

https://jsl.com.cm/html/view/21867.html
如何学习《了凡四训》? 如何学习《了凡四训》?      了凡先生姓袁,名黄,字坤仪,江南吴江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公元一五三五年,距今四百多年。《了凡四训》是了凡先生教导儿子的四篇家训。我们从中观察,改过自新也是相当辛苦的事情,特别是前二十年很辛苦,到晚年功夫成熟,断恶修善也就愈来愈容...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十五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22366.html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十五集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我们《了凡四训》跟大家交流到第二个“改过之法”。改过发三心:发耻心,羞耻之心,要成就自己的道德成为圣贤之人,不愿意随波逐流;要发畏心,敬畏之心。举头三尺有神明。人这一生要努力带得走的东西,就是自...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十四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22373.html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十四集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我们《了凡四训》进入第二个单元“改过之法”。    上次我们提到,要改过首先要发心。发“耻心”,效法古圣先贤,“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发这个羞耻进而效法圣贤的心;发“畏心”,敬畏的心,...

了凡四训介绍

https://jsl.com.cm/html/view/22378.html
了凡四训介绍 《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介绍: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十三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22396.html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十三集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我们《了凡四训》跟大家交流到的是第二个单元“改过之法”。前面我们有提到,我们行善假如不先改过,就好像我们今天装水,这个水桶底下有一个破洞,上面一直在加水(在行善),下面这个洞都把福德、功德给流掉了...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十二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22428.html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十二集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我们《了凡四训》今天进入第二个单元,叫“改过之法”。第一个单元是“立命之学”。我们学了立命之学,明白到人这一生确实是有命运的,而这个命运它是可以转变的,只要透过人能够断恶修善,他的命就能有很好的转...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十一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22429.html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十一集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安。    今天傍晚的风雨比较大,大家不畏风雨还是到了中心,来一起学习《了凡四训》。所谓“好学近乎知”,非常下功夫来学习经典,一定会有智慧。有了智慧可以引领自己的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道,拥有健康的人格。同时这个好...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七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22436.html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七集     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安。    我们上一次谈到云谷禅师引导了凡先生他自己去思考,他自己觉得他应不应该有功名、有子嗣、有好的后代。后来他自己沉淀之后,知道自己有很多的习气都折掉自己的福报了,所以整个他自己的坏习性,他都把它找出来了。其实人只...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六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22437.html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六集     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安。    《了凡四训》谈到,云谷禅师问了凡先生:“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你应该有福报、有功名吗?你应该有好的子孙吗?这样一个反问,让了凡先生他的心沉淀下来,反思他自己处世待人。所以人能够反省就是改造命运的开始...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五集

https://jsl.com.cm/html/view/22467.html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五集     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安。    我看好几位朋友好像是穿着工作服来的,不知道吃晚饭没有?假如大家学习到连晚饭都忘了吃,那都不简单了。饭还是要吃,没有吃怕伤身。孔子说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读书读到忘了吃饭、忘了睡觉。有这样好学的态度,离智...